①在丹麥、瑞典等北歐國家發現和出土的大量石斧、石制矛頭、箭頭和其他石制工具以及用樹榦造出的獨木舟便是遺證。
②陸地上的積冰融化后,很快就出現了苔蘚、地衣和細草,這些凍土原始植物引來了馴鹿等動物。
③又常年受著從西面和西南面刮來的大西洋暖濕氣流的影響,很適合生物的生長。
④動物又吸引居住在中歐的獵人在夏天來到北歐狩獵。
⑤北歐雖說處於高緯度地區,但這一帶正是北大西洋暖流流經的地方。
⑥這大約發生在公元前8000年到公元前6000年的中石器時代。
將以上6個句子重新排列,語序正確的一項是?
從我國古代文獻看,商代甲骨文中已有「稻」字出現,在《詩經》中已將黍、稻並提。春秋以前,因我國北方種稻量少,水稻被列為五穀之末,如「禾、稷、菽、麥、稻」;而至宋代,便因種植數量多而升至五穀之首了,民間更流傳著「蘇湖熟,天下足」的說法;到了明代,更有天下穀類「稻居什七」之說,稻米成為我國的主要糧食。
下列說法與原文相符的選項是?
中國的電視人,必須正視這樣一個事實:無論手機、網路還是其他移動終端,真正對電視形成挑戰的,不是這些實體的機構和渠道,而是在這些媒體環境浸泡之下慢慢嬗變的受眾。這些受眾,他們也許是電視群眾,也許是網民,也許是「手拍暴民」,電視內容從傳遞到他們身上的那一刻開始,就已經脫離了製作者的掌控。這些受眾將從電視節目中獲得什麼樣的信息、樂趣和價值觀,他們將如何解讀、衍生、變造電視節目,都讓電視人夜不能寐。
文章接下來最可能講述的是?
最新公布的S省居民膳食結構調查結果顯示:在過去的三年中,該省居民平均每日食用穀類薯類及雜豆335.7克,屬於平衡膳食推薦量250克至400克的範圍之內;食用蔬菜和水果296克和132克,蔬菜僅達到了平衡膳食推薦量要求每日300至500克的下限,與10年前相比,攝入量大為下降,而水果僅為推薦量的60%左右;食用魚蝦類水產品16.4克,大大低於平衡膳食推薦量的50至100克的標準;豆製品和奶製品攝入量分別為16.9克和73.6克,比推薦量低50%和70%左右。
由此可以推出?
規模化是工業現代化的重要方式之一,中國農業發展是否適應大規模農業生產模式還值得商榷。美國多年的大農場生產方式已經證明,集約化的農業生產會造成農業生態環境退化、生物多樣性被破壞,進而影響到糧食安全。當前,我國人均耕地面積僅1.52畝,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45%,更遠低於美國的人均水平,所以美國的大農場模式並不一定適合中國的發展。同時,我國農業現代化起步較晚,相較於美國等發達國家,無論是在農業科技還是經營管理方式上還存在一定差距,現代化的「步子」驟然邁得太大,很有可能造成上下層「脫節」。
這段文字接下來最可能說的是?
一個國際科學家小組攜帶數噸硫酸鐵粉末啟航前往南極,以研究能否以硫酸鐵為「肥料」促進南極海域海藻等微生物的生長來減緩全球變暖的速度。鐵元素可提高海洋生態系統生產力的理論在20世紀20年代就被提出,此後科學家們一直在對這一理論進行檢驗完善。科學家們近年來在位於赤道的太平洋海域進行實驗時曾發現,硫酸鐵確實能起到讓藍色海洋變綠的作用。硫酸鐵不僅可大幅度提高該海域硅藻等藻類的生長,而且一些微生物體內的葉綠素還因此增加了30多倍。
國際科學家小組所進行的研究,其可行性的依據是?
移位不同於易位。只要當本來應該出現在原型結構中某個位置的成分離開原來的位置,跑到結構中其他位置上去了,就是移位,移位后的成分一定可以充當這個結構的句法成分。而易位則是話語中臨時追加或補正造成的,易位后的成分不能再分析為這個結構的句法成分。
根據上述定義,下列屬於移位的是?
古陽關位於敦煌城西75公里的古董灘上,三面沙丘,沙梁環抱。它與玉門關遙相呼應,像兩顆明珠鑲嵌在一段漢長城的兩端,因在玉門關以南,故名陽關。陽關這樣的邊塞之地之所以聞名遐邇,並不起始於王維的那首《渭胃城曲》,而是因為它自漢魏以來就是通往西域諸國最西邊防上的重要關隘,是古絲綢之路南道的必經之口。
下列不屬於古陽關聞名遐邇原因的一項是?
A.古陽關是通往西域邊防的重要關隘。
B.王維《渭城曲》詩中對古陽關的詠嘆。
C.古陽關與玉門關遙相呼應,像兩顆明珠鑲嵌在一段漢長城的兩端,因在玉門關以南,故名陽關。
D.古陽關是古絲綢之路的必經關口。
策略博弈的本質在於參與者的決策相互依存,這種相互作用通過兩種方式體現出來:第一種方式是序貫發生,參與者輪流出招;第二種方式是同時發生,參與者同時出招。但是不論如何,每個人必須明白這個博弈中還存在著其他的積极參与者,每個人都要將自己置身在他人的立場上,來評估自己的這一步行動會帶來什麼結果。
下列說法與這段文字相符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