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羅馬的一個皇帝,為了要殺死自己同父異母的哥哥,而買通了他的私人廚師,要求想方設法將其毒殺,過了幾天那個廚師,過來複命,說已經完成了,皇帝問用得是什麼毒藥,那個廚師得意樣樣的說了一個名字,皇帝大吃一驚,因為那個毒藥的味道很苦,放進菜里只要吃一小口,馬上就會發覺,但是廚師是怎麼做到的呢?下面是當時的上菜清單(上菜順序亦如此),烤羊排(吃了一些但不多),水果沙拉(吃了不少),冰激凌(皇帝哥哥的最愛,全吃了),海鮮(量少但很愛吃全吃了),烤餅(沒吃多少)。菜是吃一道上一道的,問你毒是怎麼投的,為什麼沒吃出來?
天黑請閉眼
12 個人中有10個良民2個殺手,每晚殺死一個良民,第一天由活下來的人猜誰是殺手(這時剩11人),每人投兩票,不許投自己的票,殺手不肯投殺手的票,得票最多的被處死,得票並列最多同樣處死。通過投票結果能推斷出殺手時,處死殺手,而不按投票結果處決,另外殺手被處死時會暴露身份,每天重複以上過程。你如何設計一個投票對策,使得只死3人就可找到1個真正的殺手。(加個提示,當你要求一號投二號的票,而兩人都是殺手,則一號拒絕投票,則說明兩人是殺手。)
有個法院開庭審理一起盜竊案件,某地的A,B,C三人被押上法庭。負責審理這個案件的法官是這樣想的:肯提供真實情況的不可能是盜竊犯;與此相反,真正的盜竊犯為了掩蓋罪行,是一定會編造口供的。因此,他得出了這樣的結論:說真話的肯定不是盜竊犯,說假話的肯定就是盜竊犯。審判的結果也證明了法官的這個想法是正確的。
審問開始了。
法官先問A:「你是怎樣進行盜竊的?從實招來!」A回答了法官的問題:「嘰哩咕嚕,嘰哩咕嚕……」A講的是某地的方言,法官根本聽不懂他講的是什麼意思。法官又問B和C:「剛才A是怎樣回答我的提問的?嘰哩咕嚕,嘰哩咕嚕,是什麼意思?」B說:「稟告法官,A的意思是說,他不是盜竊犯。」C說: 「稟告法官,A剛才已經招供了,他承認自己就是盜竊犯。」B和C說的話法官是能聽懂的。聽了B和C的話之後,這位法官馬上斷定:B無罪,C是盜竊犯。
請問:A是不是盜竊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