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板橋寫對聯
清朝的鄭板橋能詩善畫,非常出名。他在當縣官那陣,常到一家小酒館喝酒。後來這事傳開了,很多人都想嘗一嘗鄭板橋喜歡喝的酒,這樣一來,小酒館的生意變得越來越紅火。
可是所謂「人心不足蛇吞象」掌柜財迷心竅,做夢都夢著錢。
為了掙這個錢,他盛酒的壺是越來越小,酒里摻的水是越來越多。
轉眼就快到春節了,掌柜的心裡打著算盤,想清鄭板橋來為他寫一副對聯。鄭板橋一到他店裡,他就點頭哈腰地迎了上去。鄭板橋最是討厭這種勢利小人,不免多喝了幾壺酒解悶。
這時掌柜的湊到桌子前,說:「聽說太爺的書法天下無雙,小的想請太爺寫一副對聯,正好讓大家見識見識,不知道可不可以?」
鄭板橋聽后二話不說,趁著酒興,「刷刷刷」寫了一副對聯。
上聯:樂陵棗
下聯:萊陽梨
橫批:年復一年
寫完,他就把筆一扔,頭也不回的走了。
你們知道這副對聯是什麼意思嗎?
清代有位才子林召棠,是廣東吳川縣人,他的父親對他管教很嚴。一次,有人告訴他父親,說他在女孩子面前很不規矩,希望家中能多加管教,免得出現很失身份的事。他父親聽了很生氣,讓人把召棠叫來,想好好訓斥一通。召棠進來以後,他父親又想:事情還沒有證實,不能不分青紅皂白。於是,出了一個上聯,進行試探,讓兒子來對。這上聯是:
奴手是拏,切莫亂拏奴手
林召棠猜到有人誣告自己,父親進行「調查」,正是給自己辯誣的機會,於是,對以下聯。
父親巧拆拏字,林召棠的下聯拆了哪個字呢?
我現在分享一個故事,這個故事為「中國人為什麼叫日本人鬼子」給了答案。題目非常簡單,就是選擇恰當的詞句填充下聯中的空缺。我主要是想讓大家好好欣賞一下這個故事。
甲午海戰之前,清政府派李鴻章出使日本,在談判結束之後,雙方舉行聯合的記者會,日本人這個時候已經是驕傲到了極點,不僅想在武力上讓大清國臣服,而且在文化上也是要讓清政府自愧不如。在記者都到齊之後,日方提了一個風牛馬不相及的問題:「我們日本有一上聯,非常簡單,可是我們都對不出來,所以只能求文化深厚的清國來對了。」這在當時來看真的是新鮮事兒了,記者們也都準備來看一場好戲。日本人亮出白絹上書寫的上聯,上聯是這麼寫的:「騎奇馬,張長弓,琴瑟琵琶,八大王,並肩居頭上,單戈獨戰!」
其實這個上聯就是日本人在向中國示威呢,上聯的意思就是說,日本兵強馬壯,駕馭的是奇異的千里馬,大王就有八個,而且他們有謀略。示之以文德,陳之於武功,日本「單戈獨戰」可踏平中國。
而當全場人都為清國捏一把汗的時候,李鴻章決定自己來回復,先要求日方為自己磨好墨,然後在鋪上白絹,這才開始寫:「倭人委,襲龍衣,()()()(),()()(),屈膝跪身旁,合手擒拿!」記者看到之後,個個拍手稱奇。
這件事兒很快就在中國傳開,很快人們稱呼日本再也不用什麼倭寇來稱呼了,而是決定用「鬼子」來替代。
古時有一相國的小姐,才貌雙全,愛才不愛財,決心要嫁給一位才子,於是出了一個對子,只要能對出來,就嫁給那個人。
對子是:寸土為寺,寺旁言詩,詩曰:清風明月照古寺
一晃過去了三年,終於有位姓林的英俊書生進京趕考。看到上聯,覺得很有趣,就做出了下聯:()
你們覺得是什麼呢?
提示:(合字對)
選格式最適合的那個
民間早就流傳著蘇小妹三難新郎的故事,講的是:蘇東坡有個妹妹叫蘇小妹。蘇小妹跟年輕才子秦少游很要好,後來倆人相愛成親了。
新婚之夜,蘇小妹卻緊閉洞房大門,不讓新郎進屋。她出了三個題目讓丫環交給新郎官,告訴他答對了才許進洞房;要不,就在門外待著!第一道 題是首嵌字詩,秦少游一眼就看出來了。第二道題是個人名謎語,秦少游沒 費什麼事,也很快猜出來了。第三道題是個對子上聯,寫的是:
閉門推出窗前月;秦少游拿到手裡就樂了,心想:「我五歲就會對句,這有什麼?一會兒我就能見到新娘子了!」可一細看,並不簡單。要是對得太平常了,會讓新 娘看不起,顯不出自己的本事。得對個絕的!可他想了好半天,還真給憋住 了。秦少游急出了一身汗,在洞房門外直轉悠。
這時候,驚動了一個人。誰呀?就是蘇小妹的哥哥蘇東坡。蘇東坡估計妹妹可能會難為新妹夫,就沒睡覺,偷偷躲在遠處,看這小兩口鬥智。這會 兒看秦少游嘴裡不停地念叨著「閉門推出窗前月」,還做著用手推窗戶抬頭 看月亮的動作。那副抓耳撓腮的著急樣子,瞧著真好笑。他想,我得幫他一把。
正好院里有一口養金魚的大水缸,蘇東坡一看有了主意。他隨手撿起了一塊石子,扔進了缸里。缸里的清水一下濺到了秦少游的臉上,他不由得望缸里一看,只見水裡的天光月影隨波搖動。秦少游一下恍然大悟,馬上大聲 對了個下句:
()()沖開()()()。
這時,只聽「呀」的一聲,房門大開,丫環提著紅燈,迎接新郎來了。秦少游昂首挺胸,邁著方步,喜滋滋地走進了洞房。
相傳乾隆年間的一次殿試中,才子劉鳳浩取中第三名探花。但他是個獨眼人。乾隆皇帝欽點他時見到劉鳳浩的相貌後有些猶豫,心想再考考他,如果確實才識卓著就給他功名。
乾隆帝就出了個上聯:「獨眼不登龍虎榜。」
劉鳳浩應對道:「半月依舊照乾坤。」
此對含意深刻,乾隆心已嘉許,又念出一聯再試他道:
東啟明西長庚南箕北斗朕乃摘星漢。
劉鳳浩只略一思忖,即信口答道:
()牡丹()芍藥()菊()梅臣是()()郎。
劉鳳浩機敏應答,乾隆帝龍顏大喜,當即欽點劉鳳浩。劉鳳浩跟皇帝的答對也成了一段文壇佳話。
宋朝時候,有人在翰林學士院的牆上,寫了這麼一句上聯:
李伯陽生指李木為姓,生而知之;
翰林院裡頭,凈是些有學問的人。可大伙兒看了這個上聯,都皺著眉頭不言語,過了好長時候,也沒人能對出下聯。
一天,詩人楊大年[又叫楊億]來翰林院找一個朋友。他進了院子,一 眼就看見了牆上的題句。楊大年挺感興趣,朋友也不找了,就站在那兒琢磨 下聯。一會兒工夫,楊大年一拍大腿,大叫了一聲:「有了!」他這一喊,把屋裡的人嚇了一跳,都走出來看看出了什麼事。他們看見楊大年正用毛筆 在牆上添下聯吶。他寫的是:
馬文淵死以()()()(),()()()()。
北宋神宗時候,北方的遼國派來了一個使臣。神宗就派大學士蘇軾[號東坡]去接待他。這位遼國使臣有點學問,他早就聽說蘇東坡是位大名鼎鼎 的文學家。這回見了面,就想考考蘇東坡。
使臣客氣了幾句,就對蘇東坡說:「我有一聯兒,請先生對個下句。我的上聯是——
三光日月星;」
這會兒,遼使把這個難題出給蘇東坡了。
旁邊陪著的幾個宋朝官員,一聽這個上聯,直皺眉頭,都挺替蘇東坡著急,可別對不上來呀:蘇東坡稍微想了一下,笑了笑說:
「()()()()()。」
在座的宋朝官員一聽,臉上都露出了笑容,一個勁兒地點頭。那位遼國使臣馬上從座位上站了起來,向蘇東坡一抱拳[古人行禮的姿勢],連聲說: 「佩服,實在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