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月嫂收入成為人們討論的熱門話題。有人要求政府加強監管,並質疑月嫂的收入為何能高過一個醫學博士的月薪。也有人反駁說,月嫂的收入為什麼不能高過醫學博士呢?月嫂收入的提高,一方面是市場調節的結果,另一方面反映了我國越來越重視體力勞動,尊重體力勞動者是社會的進步。
下列哪項陳述不能支持反駁者的觀點?
經濟發展是城鎮建設用地大量擴張最根本、最直接的原因。經濟發展水平越高,城市完善基礎設施的能力越強,就越能夠吸引更多的企業和人口,從而加快土地利用結構轉化速度。近20年來,S市區建設用地擴張了近1倍,主要是由於城市經濟發展帶來的增加建設用地的需要,這足以證明經濟發展對城市建設用地擴張的助推作用。
以下哪項如果為真,最能加強上述論證?
A.隨著城市經濟發展,居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對舒適居住環境偏好增強,促使住宅用地向城市邊緣區擴張。
B.從2002年到2004年S市建設用地增長尤其迅速,與該時期建設用地擴張主要受到政策等其他因素的影響有關。
C.人口增長是城市建設用地擴張重要的驅動力,人口數量在增加的同時,推動了城市住宅、商業、工業與交通運輸等產業的建設。
D.從2002年以來受其他因素的影響,S市人口增長對城市建設用地擴張的作用逐漸削弱。
從山水畫史的觀點來看,北宋、南宋皇帝雖然都姓趙,但是畫風迥異,通常都被分作兩部分來講;明代是朱元璋的天下,清代姓愛新覺羅,統治者既非一家一姓,時間跨度亦有540餘年之久,卻常被合在一起講述。這是因為政治史和美術史並不一定要平行,換言之,明清兩代繪畫史的主要潮流幾乎全在元代畫風的影響之下,臨摹風盛,創意式微,不像兩宋繪畫有著顯著不同的特色。
下列說法與原文相符的一項是?
高校社團活動現在遭到批評,批評的不是該不該有社團,而是高校對社團的經營方式。目前的高校社團組織應該改進,使參加社團的多數人受益,而不是少數人的成功。如果高校社團經營好了,在大學生培養中的作用就不只是「第二課堂」。
這段文字意在說明?
今天,專業的________讓我們誰都無法補齊所有的________,互聯網使得合作的成本越來越低。與其花精力治癒自己的「________」,不如花時間和精力把自己的優勢發揮出來。
填入畫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我國為了吸引外國投資,曾對外資企業實行了低於內資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2007年3月16日,十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企業所得稅法》,將我國內外資企業所得稅統一為25%,內外資企業所得稅的統一,該法案?
一方面,社會對帶薪休假制度熱切歡迎,而且對於落實和執行不力可謂________;但另一方面,具體到實際維權行動中,對不落實帶薪休假者,即便在勞動爭議案件中,也很少有人提及,因此而直接舉報者更是________。
填入畫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①詩比別類文學較純粹,較精微。
②不愛好詩而愛好小說、戲劇的人們大半在小說和戲劇中只能見到最粗淺的一部分,就是故事。
③一個人不喜歡詩,何以文學趣味就低下呢。
④如果對於詩沒有興趣,對於小說、戲劇、散文等等的佳妙也終不免有些隔膜。
⑤因為一切純文學都要有詩的特質。
⑥一部好小說或是一部好戲都要當作一首詩看。
將以上6個句子重新排列,語序正確的一項是?
________________。在中國,新經濟大多屬於行政管制的範疇,在企業的准入、監管乃至人事制度領域,均存在不少過去體制遺留的障礙。應儘快推出負面清單,為新經濟鬆綁。在舊經濟保持增量的同時,通過新經濟提質。未來,高科技產業和高附加值的現代服務業,將是中國經濟的新引擎。與過往靠基礎設施投資和製造業拉動經濟增長的模式相比,政府調控與監管的觀念、體制均需轉變。過去那種把持行政審批來大上項目的做法,顯然是行不通了。
填入畫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①回顧人類法律發展史,我們也能看到法律的發展過程在很大程度上是法官不斷補充完善法律規則、填補法律漏洞的過程。
②即使法律再完備也不能包羅萬象,總是會給法官留下大量的解釋空間。
③法律只有藉助法官的解釋才能實現對社會生活的有效規範。
④法典由法律語言構成,法律語言描述功能和信息載體功能十分有限,無法涵蓋與描述全部的社會生活。
⑤有的立法者希望通過立法本身的高度完善去消除法律解釋活動的必要性,但事實證明是徒勞的。
將以上5個句子重新排序,語序正確的一項是?
立法者希望通過法律文本語言向社會傳遞其價值立場。而要準確理解和嚴格遵守法律語言背後的價值立場,就需要對法律文本語言進行解釋。以一般的、抽象的形式表達出來的法條最終需要適用於特殊的具體個案。法官需要解決的一個前提性問題就在於,該具體情形是否屬於一般性規定所涵攝的範圍,而回答這一問題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解釋的過程。
這段文字著重強調的是?
藝術博物館經過近200年的發展,已經從最初的「藝術家的機構」演變為今天「公眾的藝術機構」。藝術博物館的館長、總監、策展人發現,他們現在面臨的最大問題不是和捐贈人、收藏家、同行打交道,而是如何把沒有受過藝術教育、缺乏相關的藝術體驗的普通人吸引到藝術博物館里來。潛在的觀眾群不進博物館是因為他們不懂藝術史,缺乏相關的藝術體驗,一直認為博物館不歡迎他們,裡面沒有讓他們感興趣的東西。消除這種「不舒服感」首先需要淡化藝術博物館的精英色彩。藝術並不只關乎大人物,更關乎普通人。從社會學角度講,後者更重要。
這段文字主要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