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縣召開人大會議。辦公室的劉秘書接到一項會務安排任務,要求他在為期4天的會期中講7個專題會議(「環境」「經濟」「文化」「社會」「教育」「政法」「交通」)安排好順序和日程。具體要求是:
(1)每天安排1-3個專題會議,每天的會議也需明確前後順序;
(2)「社會」專題的會議安排在第二天;
(3)「環境」和「教育」專題的會議安排在同一天;
(4)「社會」專題會議安排在「經濟」專題之後,在「文化」專題之前;
(5)「文化」專題會議安排在「環境」專題之前,在「政法」專題之後。
若「文化」和「教育」專題會議安排在第四天,則可能得出以下哪項?
田忌、田嬰、田辟彊各有一匹良馬。這三匹馬擁有響亮的名號:驌驦、松風和閃電,也長有不同的毛色:白色、黑色和褐色。齊威王對他們三人擁有良馬的情況並不完全清楚,但他知道:
(1)田忌的良馬不叫閃電
(2)田嬰的良馬叫松風
(3)白色的良馬叫閃電
根據以上陳述,可以推出?
唐朝詩人王建曾經有詩描寫新嫁娘。詩云:「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羹湯。未諳姑食性,先遣小姑嘗。」在詩中,新嫁娘因事先不知道婆婆(「姑」)的飲食喜好,就先請小姑嘗一嘗自己親手做的羹湯。
以下各項如果為真,則哪項最能夠最合理地解釋新嫁娘的這一行為?
11名高考"狀元"因面試成績不理想被香港大學拒之門外,這與內地高校追逐考生、為招收到"狀元"而津津樂道,各地大捧高考"狀元"等現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此舉引來軒然大波,媒體紛紛將矛頭指向"應試教育"。筆者認為,香港大學招生和"素質教育"並沒有太大的直接關係,他們只是按照自己的要求錄取學生,這種標準只是香港的標準,至於是否是優異或是適合內地情形,那就見仁見智了。
作者支持的觀點是?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通過整容可以立刻獲得的外在美,能滿足人們對「美」的急切願望,為走進人群加深交往帶來自信,這無可厚非,也是事實。但如果一味強調「好看」,而忽視了人品、學識、實力等方面的積累,只有外在美,沒有內在美,就可能適得其反。對全社會來說,一旦相貌成為評價一個人的主要標準,對美麗的欣賞就變成了對「臉蛋」的縱容。那麼,我們據此創造的未來,很可能不那麼「美麗」。
對這段文字概括最準確的選項是?
從科學層面來看,所謂「味精緻癌論」更多是危言聳聽。平時在使用味精時,考慮到谷氨酸鈉的分子特性,酸鹼性較大的菜品不宜加入味精調味。從口感的角度來看,添加味精時也要注意溫度,70℃—90℃為最宜。炒菜一般在菜肴出鍋前加入,為了防止脫水生成焦谷氨酸鈉,丟失鮮味;而涼拌菜要早放,使之充分溶解。另外,味精的適宜濃度為0.2%—0.5%,因此添加的時候也要注意適量,過多攝入味精對身體無益,味精中含鈉,高血壓患者不宜多食。
根據這段文字,下列說法正確的選項是?
社會醫學是指從社會的角度研究與人群的生、老、病、死有關的醫學問題,研究社會因素在生命的準備、保護和提高生命質量等不同階段發揮的綜合作用,為醫療衛生事業的管理提供理論依據,為保障人群健康制訂相應的衛生目標、政策、策略與措施。
根據上述定義,下列不屬於社會醫學研究範圍的是?
酸雨通常是指酸鹼度指數的ph值低於5.6的酸性降水。它對人體健康、生態環境、建築設施都有很大危害,每年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達數百億美元。可以確認,大氣中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質,它們在空氣中氧化劑的作用下形成溶於水的種酸。科研人員研究指出,減少煤和石油的使用是防治酸雨的治本之策。
上述科研人員的判斷還需基於以下哪一前提?
氣候變化影響了咖啡種植,咖啡危機已在醞釀。氣溫和降水變化會降低咖啡的產量和質量,增加病蟲害壓力。研究顯示,氣溫平均升高2℃會增加疾病(咖啡葉鏽病) 和害蟲(咖啡虎天牛)的風險。事實上,大部分具有可能性的解決方案,或是代價昂貴,或是有負面後果。因而,需要研究更加經濟可行的解決方案。
以下哪項如果為真,最能支持上述論證?
A.若自己現有的咖啡作物被摧毀,生產者可能被迫回到種植經濟價值較小的作物。
B.咖啡的經濟效應是顯著的,可以加大資金投入建造遮陽系統或廣泛防治病蟲害。
C.香蕉和咖啡豆間作,利用香蕉植株來提供種植咖啡豆所需要的額外資金和蔭涼。
D.即使溫度變暖,農民依然可以在更高的山上種植咖啡,但可能會影響森林植被。
美國《科學》雜誌指出,21世紀以來,全球平均氣溫一直在持續上升。其結論主要依據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於2013年發布的一份報告以及對美國國家海洋與大氣管理局運營的全球溫度記錄進行的修正記錄(糾正已知的海洋表面溫度記錄的偏差,吸納新的延伸到北極的路基監測站的數據,同時包括從2013年到2014年的觀測結果)。該報告與修正記錄的數據模型基本未考慮導致溫度上升的抑制因素的影響力,這些因素包括較弱的太陽輻射、火山氣溶膠對陽光以及海洋環流的阻礙等。
如果以下各項為真,最能削弱上述論證的是?
研究者在雲南普洱研究季風雨季、高溫乾旱等氣候變化因素對茶葉生長環境和品質價值的影響。他們追溯了導致茶葉中化學物質變化的因素,發現在雨季,當它們生長速度加快時,葉片中主要含有的兒茶素和甲基黃嘌呤的含量僅是乾季的一半。因此,研究者認為,氣候變化會影響雲南普洱茶茶葉中有益的化學物質含量。
以下哪項如果為真,最能支持上述論證?
A.普洱茶茶葉也可能因病蟲害和其他生物入侵等氣候變化之外的因素造成有益的化學物質含量遞減。
B.氣候變化對普洱茶產地其他作物的有益化學成分影響差異性很大,或影響明顯,或幾乎不受影響。
C.乾旱季節普洱茶茶葉中含有的次生代謝物更高,但乾旱季節如果持續時間過長,則可能使其含量遞減。
D.經檢測,在過去的五年,雲南某山區地帶的普洱茶茶葉中有益化學成分含量在雨季和乾季的區別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