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故事纯属虚构)
阿海改进了原来发明的三进制密码,具体如下:
222=A,221=B,220=C,212=D,……,010=X,002=Y,001=Z,000=空格。
后来有一次,阿海去非洲的某个国家做志愿者,给朋友小B捎了口信,内容:
112110001222112221200101020211
小B百思不得其解,直到阿海到达那个国家的首都之后才知道怎么回事。
问:阿海去的国家对应的首都是?(以现在为准)
“协调发展”被树立为发展新理念,本身就是为了消弭差距,实现均衡。“协调”与“均衡”是一个微妙状态,它们既需要把差距变小,又不可能“走齐步”“均贫富”。将各方面、各环节调适到最佳位置,相互协同有机推进,才算是高明的状态。这就需要发展过程中时时抱有一种协调意识,不仅看得到差异和问题,更要拿捏得当统筹解决。不然,“协调”很容易变成“同质”,“均衡”也容易变成“均一”。那样的结果,将完全背离“协调发展”的本意。
下列说法与上文意思不符的是?
科学研究表明,评判性的阅读是一个要求很高且需要付出相当大耐性的阅读过程。在进行审慎评判的过程中,阅读者需要放缓阅读速度,并用手中的笔随时在文章中标记出需要注意的各项重点,从而使阅读内容很好地结合阅读者的读后感想以及相关结论和疑问。因而在这一过程中,阅读者需要成为一个积极的参与角色。
下列最能概括上述内容的是?
西汉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最早提出“孔子删诗说”:“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即司马迁认为《诗经》是孔子以儒家理想作为编辑标准而形成的“精选本”。但是唐代孔颖达主持编撰的《五经正义》最早对司马迁的“孔子删诗说”表示怀疑,认为先秦典籍中,所引《诗经》以外“逸诗”数量相当有限,由此推测当时不可能存有3000余篇诗供孔子删选。
下列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孔颖达的推测?
A.南宋郑樵、朱熹均不相信“孔子删诗说”。
B.司马迁是公认的“良史”,距离《诗经》编定约400年;表示怀疑的唐代孔颖达,距离《诗经》编定已经超过1000年。
C.从2012年到2015年4年间,支持“孔子删诗说”的专题论文有15篇,反对“孔子删诗说”的论文仅1篇。
D.《诗经》以外的“逸诗”会在先秦典籍中被适当引用。
只有在阳光因雨滴的存在而发生偏移且偏移前被水面反射的情况下,才会出现倒影彩虹。昨天一场瓢泼大雨后,没有人在滴水湖看见倒影彩虹。
如果上述陈述为真,则下列哪项必定为真?
Ⅰ.只有在阳光因雨滴而发生了偏移,才会出现这种偏移被水面反射的情况。
Ⅱ.昨天滴水湖上空既没有出现阳光因雨滴而偏移的情况,也没有出现这种偏移被水面反射的情况。
Ⅲ.如果阳光因雨滴而发生了偏移,那么这种偏移肯定不会被水面反射。
某咨询机构的调查报告显示,近几年的某科技园区内的高收入人群中,硕士及以上学历的人数占比达到70%,该咨询机构得出结论,本科及以下学历人群在该高科技园区内要获得高收入比较困难。
下列哪项如果为真,能作为上述结论的前提?
如图所示,某跳水运动员在3m长的跳板上起跳,其中A为无人时跳板静止点,B为人站在跳板上静止时的平衡点,C为人起跳过程中人和跳板运动的最低点。已知跳板形变越大时对人的弹力也越大,在人由B到C的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