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故事純屬虛構)
阿海改進了原來發明的三進位密碼,具體如下:
222=A,221=B,220=C,212=D,……,010=X,002=Y,001=Z,000=空格。
後來有一次,阿海去非洲的某個國家做志願者,給朋友小B捎了口信,內容:
112110001222112221200101020211
小B百思不得其解,直到阿海到達那個國家的首都之後才知道怎麼回事。
問:阿海去的國家對應的首都是?(以現在為準)
「協調發展」被樹立為發展新理念,本身就是為了消弭差距,實現均衡。「協調」與「均衡」是一個微妙狀態,它們既需要把差距變小,又不可能「走齊步」「均貧富」。將各方面、各環節調適到最佳位置,相互協同有機推進,才算是高明的狀態。這就需要發展過程中時時抱有一種協調意識,不僅看得到差異和問題,更要拿捏得當統籌解決。不然,「協調」很容易變成「同質」,「均衡」也容易變成「均一」。那樣的結果,將完全背離「協調發展」的本意。
下列說法與上文意思不符的是?
科學研究表明,評判性的閱讀是一個要求很高且需要付出相當大耐性的閱讀過程。在進行審慎評判的過程中,閱讀者需要放緩閱讀速度,並用手中的筆隨時在文章中標記出需要注意的各項重點,從而使閱讀內容很好地結合閱讀者的讀後感想以及相關結論和疑問。因而在這一過程中,閱讀者需要成為一個積極的參與角色。
下列最能概括上述內容的是?
西漢司馬遷在《史記·孔子世家》中,最早提出「孔子刪詩說」:「古者詩三千餘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於禮義……」即司馬遷認為《詩經》是孔子以儒家理想作為編輯標準而形成的「精選本」。但是唐代孔穎達主持編撰的《五經正義》最早對司馬遷的「孔子刪詩說」表示懷疑,認為先秦典籍中,所引《詩經》以外「逸詩」數量相當有限,由此推測當時不可能存有3000餘篇詩供孔子刪選。
下列哪項如果為真,最能支持孔穎達的推測?
A.南宋鄭樵、朱熹均不相信「孔子刪詩說」。
B.司馬遷是公認的「良史」,距離《詩經》編定約400年;表示懷疑的唐代孔穎達,距離《詩經》編定已經超過1000年。
C.從2012年到2015年4年間,支持「孔子刪詩說」的專題論文有15篇,反對「孔子刪詩說」的論文僅1篇。
D.《詩經》以外的「逸詩」會在先秦典籍中被適當引用。
只有在陽光因雨滴的存在而發生偏移且偏移前被水面反射的情況下,才會出現倒影彩虹。昨天一場瓢潑大雨後,沒有人在滴水湖看見倒影彩虹。
如果上述陳述為真,則下列哪項必定為真?
Ⅰ.只有在陽光因雨滴而發生了偏移,才會出現這種偏移被水面反射的情況。
Ⅱ.昨天滴水湖上空既沒有出現陽光因雨滴而偏移的情況,也沒有出現這種偏移被水面反射的情況。
Ⅲ.如果陽光因雨滴而發生了偏移,那麼這種偏移肯定不會被水面反射。
某諮詢機構的調查報告顯示,近幾年的某科技園區內的高收入人群中,碩士及以上學歷的人數佔比達到70%,該諮詢機構得出結論,本科及以下學歷人群在該高科技園區內要獲得高收入比較困難。
下列哪項如果為真,能作為上述結論的前提?
如圖所示,某跳水運動員在3m長的跳板上起跳,其中A為無人時跳板靜止點,B為人站在跳板上靜止時的平衡點,C為人起跳過程中人和跳板運動的最低點。已知跳板形變越大時對人的彈力也越大,在人由B到C的過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