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頂馬聚源,腳踩內聯升,身穿瑞蚨祥,腰纏四大恆」,這首老北京民謠形象地反映了老字號在市民心目中的地位。榮寶齋的字畫、亨得利的鐘錶、月盛齋的醬肉、張一元的茶葉、十八街的麻花、狗不理的包子……這些耳熟能詳的老字號,構成了人們對悠悠歲月的珍貴記憶。
這段文字主要說的是?
食物鏈一詞是英國動物學家埃爾頓於1927年首次提出的。如果一種有毒物質被食物鏈的低級部分吸收,如被草吸收,雖然濃度很低,不影響草的生長,但兔子吃草後有毒物質很難排泄,會在它體內積累;鷹吃大量的兔子,有毒物質會在鷹體內進一步積累。美國國鳥白頭鷹之所以面臨滅絕,並不是被人捕殺,而是因為有害化學物質DDT逐步在其體內積累,導致生下的蛋皆是軟殼,無法孵化。
這段文字介紹了?
傳統中國畫講究「知白守黑」,其含義是「黑者為畫,白者為空白」。畫面上留的空白要像畫的形象那樣被重視。換句話說,留出的空白要合理,要符合構圖規則。最忌空白大小形狀相同,最忌空白似圓、似方,最忌空白散亂如星。好的空白有大有小,都是不規則的三角形,所留空白完整統一。
這段文字意在說明?
娃娃魚不善於追捕,只是隱蔽在灘口的亂石間,發現獵物經過時,進行突然襲擊。它的牙齒又尖又密,獵物進入口內后很難逃掉。它的牙齒不能咀嚼,只是張口將食物囫圇吞下,然後在胃中慢慢消化。娃娃魚有很強的耐飢本領,甚至兩三年不進食也不會餓死。它同時也能暴食,飽餐一頓可增加體重的五分之一。食物缺乏時,還會出現同類相殘的現象,甚至以卵充饑。娃娃魚喜食魚、蟹、蝦、蛙、蛇等動物。
這段文字介紹了娃娃魚的?
在中國文化苑內,唐詩與宋詞構成一雙至美無上的藝術精品,共同構成中國封建時代文化的高峰。人們對這兩種文體亦頗多評論。有人認為,唐詩才是真正的藝術,精細而高雅,無論是用詞還是構思,皆展示文才與思情;而宋詞則或多或少有一種鄙俗的質地,類似於今天的通俗文學。有人認為,宋詞才是真正的藝術,做到了雅俗共賞,非詩所能比,「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我則以為二者各有所長,不必作無謂的比較。
下面對「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這句話在文中所要表達的意思,理解最準確的一項是?
中國歷代統治者對戶口的管理都極為重視,他們將戶口多寡作為國力盛衰與社會治亂的標誌,建立了從中央至州、縣、鄉的完備戶籍管理體系,但究其原因,是將戶籍作為調派勞役、徵收賦稅的主要依據,以此維護建立在小農經濟基礎上的特權。這是一種源遠流長的文化烙印,縱使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但那道印痕仍難以抹去。
這段文字主要介紹了?
勒•克萊齊奧摘取2008年諾貝爾文學獎,在中國算是個「爆冷」的消息。畢竟,儘管在將近20年的時間裡,他的作品只零零星星地在國內圖書市場上出現過;儘管他是中國最早譯介過來的法國當代作家之一,國內讀者對他的認識怕是還停留在名字的階段。甚至僅僅是名字,也是相當一級的法國文學愛好者才聽說過。這既不說明讀者無知,也不說明諾貝爾獎有所謂的「獨特品味」,而只是說明一直存在的文學與大眾文化的差距而已,差距本身並沒有高低之別。
對這段文字理解正確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