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过社交网站直接登录
×
条@我的评论,查看@我
条新私信,查看私信
条新评论,查看评论
位新粉丝 查看粉丝
逻辑思维 逻辑试题 选择题 思维
于 2022-12-20 20:08提供
(6)

令人欣喜的是,在此次发布的中国经济半年报中,服务业、高技术产业,网络消费等数据格外“________”。其快速增长的背后,是改革创新的“________”正在破解发展中的现实困难,激发引领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标签: 发展 现实 恰当
答案:
解析:
4
收藏
逻辑思维 图形推理 选择题 思维 观察
于 2022-12-20 20:08提供
(8)

把下面的六个图形分为两类,使每一类图形都有各自的共同特征或规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标签: 图形 分类 规律
答案:
解析:
5
收藏
谜语大全 看图猜谜 填空题 想象 原创
于 2022-12-20 20:08提供
(29)

【lml谜语系列】

看下图,猜一四字成语


标签: 谜语 系列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



答案:
解析:
26
收藏
逻辑思维 逻辑试题 选择题 思维
于 2022-12-20 20:06提供
(3)

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语能被括号中的词语替换且不改变句意的一项是?

A.从新闻媒体尤其是电视时间来看,对个人和情感的诉求的确是吸引观众的金科玉律。(清规戒律)

B.我们铭记的是那段抗击日本侵略的历史,提醒的是不要忘记二战的惨痛教训,时刻警惕军国主义死灰复燃。(东山再起)

C.当今社会欲望膨胀,人们往往得陇望蜀,迷失在幸福价值的追求中。(贪得无厌)

D.一国学老师语重心长地对学员们讲“学习传统文化,没有下课的时候。”(苦口婆心)

标签: 词语 社会 欲望
答案:
解析:
2
收藏
知识百科 文史知识 选择题 知识
于 2022-12-20 20:06提供
(16)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句话说明?


答案:
解析:
18
收藏
知识百科 文史知识 选择题 知识
于 2022-12-20 20:06提供
(25)

“激湍之下,必有深潭;高丘之下,必有浚谷”蕴涵的哲理是?

标签: 哲理 激湍 高丘
该题最近被收录于题集 逻辑
答案:
解析:
26
收藏
知识百科 法律常识 选择题 知识
于 2022-12-20 20:06提供
(39)

某作家写了一本散文集,他对这本散文集所享有的发表权的保护期限为?

该题最近被收录于题集 生活常识
答案:
解析:
41
收藏
逻辑思维 逻辑试题 选择题 思维
于 2022-12-20 20:06提供
(7)

某知名艺人刘某2022年两次在上海举行个人演唱会。其中,第一次票房收入很好,离演出还有一个月,门票就全部售光。于是,该艺人所在经纪公司决定一个月后再次在上海举办刘某个人演唱会,规模与第一次相当。然而,第二次票房收入很不理想,门票仅售出40%。

以下哪项最可能是导致第二次演唱会票房收入下降的原因?

答案:
解析:
9
收藏
逻辑思维 逻辑推理 选择题 思维
于 2022-12-20 20:06提供
(22)

所有与甲型H1N1流感患者接触的人都被隔离了。所有被隔离的人都与徐海华接触过。

假设上述命题为真,则下面哪一个命题也是真的?

标签: 所有 隔离 接触
答案:
解析:
23
收藏
逻辑思维 逻辑试题 选择题 思维
于 2022-12-20 20:06提供
(2)

每提起屈原的《涉江》,人们总喜欢把它与《离骚》作比较,有人说它是“一部小型的《离骚》”,有人认为,“《涉江》同《离骚》一样,反映了诗人对真理的追求和遭贬后的愤懑与不平。”有些学者把《离骚》和《涉江》都看作是屈原晚年的作品,都写于放逐江南之时,陶今雁在《漫谈屈原的〈涉江〉》中说:“《涉江》与《离骚》一样,都是诗人对一生生活经历的总结,是他晚年流放于湘沅一带写的。”郭沫若也说过下面的话:“《涉江》之作殆与《离骚》相去不远。屈原在长期窜逐中,南下湘沅流域应不止一次,余昔以《涉江》作于《哀郢》之后,今知其非是。”(《屈原赋今译》)固然《涉江》与《离骚》都像一面闪光的镜子,反映出屈原伟大的人格和贤贞的品质,也像一道深深的辙印,印下诗人求索中坎坷的历程。但《涉江》与《离骚》是有明显的不同的,仅就写作时间与地点来说,差别也是巨大的。对于《涉江》的写作时间与地点,我对传统的看法是没有疑义的,但《离骚》却作于放逐汉北之时,大约是楚怀王三十年(公元前299年)之前不久,当时屈原应为四十四岁左右。

这一段意在说明?

标签: 涉江 离骚 屈原
答案:
解析:
2
收藏
逻辑思维 逻辑试题 选择题 思维
于 2022-12-20 20:06提供
(3)

“网络热词”________________。

下面句子诠释了网络热词的基本特征,请重新排序填在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正在成为锐不可当的意见载体和传播利器。

②代表了一定社会阶层的想法和情绪,能够准确表达某一群体的意识。

③不仅仅是互联网,各类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都成为了这股力量的推动者。

④由于其反应迅速、高度概括、形象生动、朗朗上口,并具有一定悬念性的特征。

答案:
解析:
2
收藏
逻辑思维 逻辑试题 选择题 思维
于 2022-12-20 20:04提供
(2)

企业培训,中国最热。场次频,人数多,规模宏,业者众,课程杂,消费巨。世界各地,管理培训如此热烈,落后国家做不到,发达国家用不着。最令人称奇的是,不仅《孙子兵法》《易经》都是管理学,就连佛家、道家都上了企业管理讲台。笔者没有资格否认中国古代典籍包含部分的管理思想,更不敢说佛道没有人文元素的管理哲学,但是管理学就是管理学,企业管理就是企业管理。任何人都可以从人的修养的角度学习一切对人的修养有价值的知识,但不要因为土豪的钱好挣就都拿管理学说事。

这段文字主要批评的是?

答案:
解析:
2
收藏
逻辑思维 逻辑试题 选择题 思维
于 2022-12-20 20:04提供
(2)

家是什么,对中国人来说,家曾经是堂前萱草、围炉夜话,是严父庭训,是慈母灯下缝纫寒衣……家是至真至美至善的所在,是每一个孩子人生最温暖的起点。但是现在很多年轻父母忙着在电脑上、手机上刷屏发言,“晒”各种照片,忙各类点赞时,却忽略了声称“最爱的”孩子内心的孤独空寂。孩子和父母虽处一室却常无交流,很多父母虽然每天都在孩子身边,却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实现真正的父母陪伴。这种现象被专家称为“隐性失陪”。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标签: 父母 孩子 原因
答案:
解析:
2
收藏
逻辑思维 逻辑试题 选择题 思维
于 2022-12-20 20:04提供
(4)

我曾目睹一位朋友在网上购书,久久徘徊在五六本之间无法拿定主意(我保证不是经济困窘)。她头头是道地分析了每本书的优劣,细化到“如果我买了这本,好处是什么,遗憾是什么”,等到全部讲完之后,手一摊,憋着嘴问我,“我到底买不买了?”

作者要用购书的例子说明?

标签: 遗憾 好处 例子
答案:
解析:
4
收藏
逻辑思维 逻辑试题 选择题 思维
于 2022-12-20 20:04提供
(13)

在群里聊过天儿的都知道,其体验与线下完全不同。拿过节来说,大家在网上也拜年,发祝福,发表情——都是复制粘贴来的。热闹是热闹了,但是无法取代走出家门去亲戚邻里相互拜年的感觉。网上的热闹,像是浮光掠影的一层表皮,热闹完了什么也没有。人们还是需要实实在在的呼吸相闻。不然,新年夜里,何至于会有那么多人去外滩?人际关系如果只靠网络符号维持,就像喝海水止渴。无论看多少分享,跟多少人在群里插科打诨,人们心里还是会缺一块。

根据文意,人们心里缺的那一块是?

标签: 热闹 人们 网上
答案:
解析:
1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