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故事:清朝乾隆 、嘉慶年間 ,遼陽城裡有一位才子,名叫王爾烈,字君武 ,號瑤峰。三十九歲中舉人,1771 年中進士二甲第一名,做翰林,授編修,晚年創辦「瀋陽書院」。王爾烈幼年在遼陽城東南的魁星樓私學館就學 。 一年秋天,他跟著老師和同學們到郊外漫遊。當他們漫步郊外,面對黃花盛開的原野,老師見情生景,隨口吟了一句上聯:
野外黃花好似金釘釘地,
要求學生們對出下聯。同學們面面相覷,一時答不上;只有王爾烈思索片刻,回望城中,目視遼陽白塔,當即對出下聯。你知道他是怎麼對的嗎?
據說王爾烈小時,曾在冬天戴頂草帽在雪裡玩耍。一個商人嘲笑他:「穿冬裝,戴夏帽,胡度春秋。」王爾烈知道商人是嘲笑自己,他也隨口對出:「走南方,竄北方,----。」後面四字是什麼?
林則徐少年複試時。其父恐其遠行疲乏,便讓他騎在自己肩上進入考場。主考官見狀便出一聯要林則徐應對,對上了方可入考場。該聯為:以你作馬。林則徐的父親被說得很難堪,這時林則徐脫口而對。請問林則徐是怎麼樣說的。
對聯故事:有個姓解的人 ,中了鄉試第一名,成了「解元 」。這天,他從外面回家,連聲叫渴。侍女趕忙提壺沏茶。正好有一位朋友在坐,隨口說了一句:
一杯清茶,解解解解元之渴解元一聽,放下茶杯,連說「妙句!妙句 !」一個「解」字,根據字音不同,竟連用四個。前兩個是動詞,讀ji ě;后兩個都是組在名詞之內,讀xiè。解元把此句寫在紙上,到處征對,沒有一個人能對上。後來,有個樂師來到城裡,巧的是他姓樂,連起來被稱為「樂樂師 。一天,樂師在外面生了點氣,回家來悶悶不樂,妻子卻在一旁彈琴。樂師責備她說 :「我心裡不痛快,你還有心思彈琴?」妻子笑著說了句話,竟然是正好能對上城裡傳說的那副「絕對」。你知道她說的什麼嗎?
對聯故事:有一家三口,丈夫帶著兒子在外邊作藥材生意,妻子阿嬌在家種田。這一年,夏麥已熟,家家都開鐮收割了,可自己家的男人還在外邊,妻子急忙給丈夫捎了封信。除了台頭、落款,這封信只有一行字:
小麥已熟,父子及早當歸
丈夫一看 ,信中有三個中草藥名:「父子及早」是「附子」「雞爪」,當歸一詞雙關。他也想早些回家,可是有一筆大生意正在進展之中,不能離開,便給妻子也寫了封簡訊。你知道他寫的什麼嗎?
王爾烈中進士后在翰林院任職。相傳,有一年他曾作為主考官到江南主持鄉試,招考舉人。江蘇、江西、浙江是人文薈萃之地,對於北方尤其對關外的人當然是不會放在眼裡的。所以應考者一聽說主考官是來自北方的王爾烈,便議論紛紛。有人竟然嘲諷說:北方人有什麼學問,他會出什麼好題,至多出個學而時習之。
這些話傳到王爾烈耳朵之後,他便想利用這個機會教訓一下這些狂妄自大的南方秀才,讓他們知道一下北方人的本事。開考之日,考生們展開試卷,發現所考題目果然是學而時習之,而且三篇文章都要以此為題,要求每篇文章內容不得重複,立意要新,不能老生常談。
這個看似容易卻很難的題目,著實使這些南方秀才捉襟見肘,有的作第一篇就搜索枯腸,有的作第二篇已才盡詞窮,等到作第三篇時幾乎都交了白卷,考得一個個無精打采,垂頭喪氣。同時,王爾烈自己用學而時習之的題目,按著規定的要求,寫了三篇文章。
考生們走出考場時,這三篇文章已貼在門前。考生一看,三篇文章各有特色,詞藻、寓意、角度各具一格,使許多人拍手叫絕。有的人仍不服氣,有意在考場門旁寫一幅楹聯的上聯:「千山千水千才子」進行試探,王爾烈看后馬上寫出下聯,請問下聯是什麼?
新浪微博 70,000+
移動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