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江南神童吴文的故事。吴文勤学好思,题对敏捷,留下不少逸闻。有一年养蚕时节,吴文家来了一位客人,客人是位读书人,喜爱吟诗作对,看到吴家的蚕正在吐丝作茧,联想到身上的衣裳,出口吟道:
"蚕作茧,茧抽丝,织就绫罗缎匹。"
正在房里写文章的吴文听到了,抬起头来,望望手中用兔毛做的毛笔和笔下的文章,马上大声应出了下联:....你知道是什么吗?
对联故事:清朝乾隆 、嘉庆年间 ,辽阳城里有一位才子,名叫王尔烈,字君武 ,号瑶峰。三十九岁中举人,1771 年中进士二甲第一名,做翰林,授编修,晚年创办“沈阳书院”。王尔烈幼年在辽阳城东南的魁星楼私学馆就学 。 一年秋天,他跟着老师和同学们到郊外漫游。当他们漫步郊外,面对黄花盛开的原野,老师见情生景,随口吟了一句上联:
野外黄花好似金钉钉地,
要求学生们对出下联。同学们面面相觑,一时答不上;只有王尔烈思索片刻,回望城中,目视辽阳白塔,当即对出下联。你知道他是怎么对的吗?
对联故事:有个姓解的人 ,中了乡试第一名,成了“解元 ”。这天,他从外面回家,连声叫渴。侍女赶忙提壶沏茶。正好有一位朋友在坐,随口说了一句:
一杯清茶,解解解解元之渴解元一听,放下茶杯,连说“妙句!妙句 !”一个“解”字,根据字音不同,竟连用四个。前两个是动词,读ji ě;后两个都是组在名词之内,读xiè。解元把此句写在纸上,到处征对,没有一个人能对上。后来,有个乐师来到城里,巧的是他姓乐,连起来被称为“乐乐师 。一天,乐师在外面生了点气,回家来闷闷不乐,妻子却在一旁弹琴。乐师责备她说 :“我心里不痛快,你还有心思弹琴?”妻子笑着说了句话,竟然是正好能对上城里传说的那副“绝对”。你知道她说的什么吗?
对联故事:从前 ,有个秀才 ,夏天晚上在屋檐下乘凉。他睡在竹床上,仰面看见一只老鼠“吱吱”几声从屋梁上跑过,他想了一想,便念到:
暑鼠量梁,提笔描猫惊暑鼠;
但此联既出,却无法对出下联 。后来他经过一个晒谷场,看见几只鸡在吃谷子,忽听远处一个妇人招呼附近玩耍的孩子赶鸡 ,孩子们拣起石子向鸡丢去,把鸡赶跑了。他触景生情,拍拍脑袋笑道 :“有了,这下联有了 !”不觉脱口对出了下联。你知道他是怎么对的吗?
对联故事:
祝枝山与沈石田在一起,祝枝山看到几个道姑从田里挑禾上来,与沈石田开玩笑.,戏出一联,要沈对下联。联曰:
师姑田里挑禾上。
沈思考了一下后,笑对出了下联。你知道他是怎么对的吗?
从前有个读书人 ,虽然有小学,但因为没有钱打通关节,几次考试都没有中。老大不小了,还是白丁一个。一气之下,弃文经商,开了个小客店,自己当掌柜。他这口气出不来,便在店堂里挂起一个条幅,写着: 主考秉公,公子、公孙、公女婿同登金榜 下面还有一行小字:“凡应试不中者返店对下联,对上者,本店愿聘为二掌柜。”这天,先后来了张王李赵4个书生,赴省城赶考,在小店投宿。王李赵三人看了上联,不屑一顾,睡觉去了。张书生琢磨一番,对掌柜深表同情,也睡觉去了。张书生想:凭我的才学,这次准能考中,用不着再来对下联了。谁知考试已毕,不学无术的王李赵三人,因为贿赂了考官,或者在上边有靠山,都榜上有名,唯独张书生名落孙山。他返回客店,感慨万端,立即续出下联。你知道他是怎么对的吗?
新浪微博 70,000+
移动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