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前任外交官切斯特 朗宁,1893年生于湖北的襄樊,是喝中国奶妈的乳汁长大的。他回国后,在30岁竞选省议员时,反对派曾诋毁他,说:“你是喝中国人的奶长大的,你身上一定有中国血统。”但当朗宁反驳以后,反对派却无地自容。
王安石变法,遭到了地主阶级的反对和阻挠。请问:谁是王安石变法中的反对派呢?(提示,问的是反对派)
哲学小故事:
独裁国政府不得民心,但老百姓又无法通过民主机制表达自己的不满,这时出现了地下抵抗运动,从事或轻或重的各种破坏活动。
有一次,秘密警察总部门口发生炸弹爆炸,破坏严重。当局逮捕了30个知名反对派人士,命令他们供出这次炸弹事件负责人的姓名,否则他们自己别想活命。至少要供出两个案犯的姓名。 政府总理郑重其事地发表电视讲话,宣布政府已抓到犯罪集团头目,待招供后宣判。 这30名反对派领导人不得不想对策。他们当中根本没有一个人参与炸弹事件,甚至也不知道那是谁干的。但秘密警察头子狞笑着告诉他们,若不供出案犯姓名,就统统枪毙。以前已有过多次先例表明,这政府虽然言而无信,但在处置反对派人士这一点上却是说话算数的。 这时,有一位反对派人士建议,与其大家送死,不如用抓阉儿的办法在他们中间挑出两个人去认罪,好让其余的人获释。 这办法似乎比大家全挨枪毙强一点。可是它合乎伦理吗? 抓阉儿的办法似乎有理,只牺牲两名不幸者以换取其余的人获释。但是下一次再发生炸弹爆炸,他们又会被抓进来。 这时,另一人建议,采取道义上惟一正确的办法:不理睬当局的恐吓,大家都宣布自己无罪,并历数当局的罪恶,等等。这样,即使死了,也死得清清白白。 大家莫衷一是,遂进行表决。这办法合乎伦理吗?
一位青年给大仲马写了一封信,建议两人合写一部小说。大仲马在回信中尖刻地写道:“先生,您怎么如此地胆大包天,竟然想把一匹高贵的马和一头卑贱的驴子套在一辆车上呢?——大仲马。”于是年轻人立即给大仲马写了一封回信。
大仲马接到回信后立即转怒为喜,马上复信道:
“请把文稿寄来,我的朋友。我很乐意接受您的建议。”
你能猜出年轻人的回信是怎么写的吗?
清末陈树屏有急智和快才,善于用几句话解开人们的纠纷,人称他“片语解纷”。有一年,在他做江夏知县的时候,清朝著名大臣张之洞在湖北任差。张之洞与抚军谭继询关系不太合得来。有一天,陈树屏在黄鹤楼宴请张、谭等人。座客里有个人谈到江面宽窄问题。谭继询说是五里三分,张之洞就故意说是七里三分,双方争持不下,不肯丢自己面子。陈树屏知道他们明明是借题发挥,是狗扯羊皮,说不清楚的。他心里对两个人这样闹很不满,也很看不起,但是又怕宴会煞风景,扫了众人兴,于是灵机一动,从容不迫地拱拱手,言词谦恭地说了一句话就把争论解决了。
试问,他是怎样说的呢?
国外,有一位退休老人在学校附近买下了一栋简朴的住宅。最初几个星期很安静,不久,有3个年轻人开始在附近踢垃圾桶代足球,老人受不了他们的骚扰,但又无法可想。后来,他想到一计,便出去与他们谈判,说:“我年轻的时候也常常做这样的事情,你们能不能帮我一个忙?如果你们每天过来踢垃圾桶,我给你们每人一块钱。”这3个无所事事的年轻人很高兴,他们使劲地踢所有的垃圾桶。但是,过了几天,他们却不愿意踢垃圾桶了。
试问,这是什么道理呢?
新浪微博 70,000+
移动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