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利率政策的初衷是刺激美國人迅速消費,以彌補危機帶來的需求萎縮。但經歷了數年的儲蓄資產貶值后,相信低利率的刺激作用的邊際效應已縮減到了幾近於無。危機之初,開啟低利率的另一個目的是為流動性緊張的金融機構提供「免費」資金,並幫助金融業補充資本。憑藉零利率的借貸,銀行可投資於政府債券,獲得穩定而無風險的回報。可正因為此,銀行喪失了為企業提供信貸這一風險和收益並存的業務和動力,從而未能夠幫助中小企業創造就業崗位。
這段文字主要是?
A、分析實行低利率政策的弊端
B、暗示低利率政策必須做出調整
C、強調應鼓勵銀行開展企業信貸業務
D、說明低利率政策刺激消費的作用有限
儲蓄不嫌利率低 (猜一成語)
中國人民銀行調整居民存款利率,將一年定期存款利率由原來的3.25%上升到3.5%。根據銀行規定:居民轉存的存款,已經存儲的時間全部按照活期利率0.5%計算,如果一年定期的居民想轉存存款,那麼原來的存儲時間不能超過多少天,轉存才不虧本(銀行一年的計算利息的天數為360天)?
隨著債務置換計劃的實施,地方債到期不能償付的風險基本消弭,剛性兌付再一次得到確保。但地方債管理要真正走向規範化,還有許多技術問題有待解決,其中最為突出的就是地方政府的信用評級問題。信用評級是債券定價的基礎,直接關乎發行方的融資成本,但由於信用評級標準不明確,東部發達地區和西部欠發達地區的政府信用評級―樣,地方政府信用和國家信用評級一樣,甚至還出現地方債利率低於國債利率的情形,這在理論上顯然是說不通的,也完全不能反映「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要求。
這段文字意在強調?
隨著銀行存貸款基準利率與CPI此消彼長,負利率時代或許已經離我們不遠了。對於居民來說,負利率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要承受物價溫和上漲的壓力,但同時銀行存款外的其他投資收益會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對於國家來說,目前正在進行的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需要一個低利率的政策環境(央行通過降息降准等手段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唯有如此,經濟轉型才會進行得更順暢一些。
這段話重在說明?
貸款的成本主要取決於市場中資金的供需狀況,而不是融資成本,而餘額寶吸納的資金基本上都回到了銀行體系,本質上並沒有減少貸款。資金供給給定的情況下,市場資金需求旺盛時貸款利率較高;反之利率較低。如果市場資金需求不旺,貸款利率下行,餘額寶的收益也會隨之下降。換言之,是市場利率提高了餘額寶的收益,而非餘額寶抬高了市場利率。
這段文字旨在說明?
新浪微博 70,000+
移動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