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大才子唐伯虎才名远播,许多人到他家中拜访,每每人声鼎沸使唐伯虎不胜其烦。一日忍无可忍的唐伯虎走到客厅在一张纸上留下了一个大黑点便拂袖而去,众人不解其意。直到唐伯虎好友文征明到来后对众人说是众人吵杂惹得唐伯虎不悦,那么文征明是怎么知道的呢?
净 癫 墨 默 美 少 离 思 声 无 花 走 归 写 涛 血 去 黑 老 求 静 滚 默 远
在苏州金闾门外至虎丘有一段风景绝佳的路,“山塘”约有七里长,中间有个地方叫“半塘”。有一天唐伯虎和祝枝山一道游玩,祝枝山即景引出上联:
七里山塘,行到半塘三里半。
唐伯虎一时语塞,对不出来。后来,他们来到一个叫“九溪洞”的地方时,唐伯虎灵感突发,随口吟道:
九溪蛮洞,经过()()()()()。
唐伯虎对完和祝枝山一同抚掌大笑。
有一天,李调元来到川东的一座山上,庙中长老素闻李调元之名,赶紧亲自前来接待。长老和尚也很好客,领着李调元山前山后、庙里庙外,看了一个尽情尽兴。并把他请入方丈室中,办了一席很丰盛的素宴款待他。席上,李调元见长老和尚几次欲言又止,料定他还有事相求,就主动问他。长老和尚这才说出原委。 原来,这座寺庙中有幅画,是这位长老的师傅画的,画的是三两枝出水的荷花。当时正逢江南地才子唐伯虎游玩到此,老和尚就请他在画上题字留墨,唐伯虎也毫不推辞,悬腕展臂,龙飞凤舞写下几个大字: “画上荷花和尚画” 当时的长老和尚刚要提问,唐伯虎就说:“我走之后,若有人能对出此对的下联,此人必是当今奇才!”说完甩笔而去。可多少年过去了,一直找不到有人能对得出下联来。 李调元听长老和尚怎么一说,兴趣陡增,马上要长老和尚把画给他看,果然画妙字绝,地道的唐伯虎真迹。他望着这个对子一寻思,才发现其中的妙处。原来,这句七字对,无论正念反读音都一样,难怪唐伯虎要出此大言。 李调元对画沉思片刻,微微一笑,向长老和尚说:“大和尚,请借墨砚一用!”长老和尚将大号提笔一支捧到李调元面前说:“请大人锦上添花!”只见李调元提笔在手,略一沉思,便紧靠唐伯虎对联之旁,写下一联: “()()()()()()()” 从此,这幅画就作为这座寺庙的镇寺之宝,挂在这个方丈室中了。请问李调元对的下联是什么?
下面哪句不是唐伯虎的诗?
谜语故事一则:
相传唐伯虎为救南昌才女崔素玉来到宁王府。宁王手下的一帮人靠着宁王的淫威权势,成天无恶不做,鱼肉百姓,唐伯虎对此很痛恨。
一天,有个名叫李自然的人带了他的把兄弟李日芳到阳春书院来找唐伯虎。这两个家伙先扯了半天闲话,然后才从袖筒里摸出一把白面扇说:“久闻大名,今日有劳大笔,画张扇面吧。”唐伯虎本想骂走这这两个混帐东西,可一想自己身在宁王府,不便得罪他们,只得强忍着和他们敷衍一番。
只见唐伯虎调好丹青,落笔画了家庭中的一枝丹桂。这时,李自然冒充斯文赶紧奉承:“唐先生真神笔也,我辈好像闻到了扇面上的桂花香。”一旁李日芳也说:“真的好香哪!”唐伯虎一看两人丑态,灵机一动,心想,待我借画来骂骂这帮无耻之徒。于是提笔在桂花旁又画上了两只张牙舞爪的青壳蟹。画毕,拂袖而去。
请你想一想,唐伯虎这幅扇面画上隐藏着一句什么话?
对联故事:一次,唐伯虎正在田埂上观赏风光,忽然一位老农挑着一担河泥迎面走来 ,因为田埂太窄,必须有人让路,才能通过。这时老农开口说 :“我出个对子你来对。对得上,我让路;对不上,你让路 。”唐伯虎欣然答应了。老农指着担子说:
一担重泥拦子路
唐伯虎一听,愣了好久,对不上来,只好脱鞋下水让路。原来,这是个“隐字对” ,“重泥”隐“ 仲尼”,就是孔丘;子路是孔子的学生。意思是说,老师难住了学生。过了几年 ,有一次,唐伯虎外出访友,遇见一个官老爷坐船观景后,在夕阳残照中,纤夫们摇着船说说笑笑地往回走。唐伯虎看到这个景象,才想到了下联。你知道下联是什么吗?
新浪微博 70,000+
移动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