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講座在早上七點多開始,講座開始時陳晨抬頭看了看牆上的掛鐘,發現時針與分針的夾角剛好是120度。講座途中,陳晨發現時鐘的時針與分針的夾角還有一次成120度。八點多講座結束了,陳晨又看了看牆上的掛鐘,發現時針與分針的夾角又成120度。問:這次講座用了多少分鐘?
(最後計算結果用四捨五入法,得數保留一位小數)
A、55.4
B、62.7
C、65.5
D、68.2
今天,中國的大學不僅承載著培養人才、科學研究、服務社會的功能,還承載著文化傳承的重要使命。而高水平的學術講座,正是中國大學完成文化傳承使命的重要載體。正因為如此,已經有越來越多的高校打造了自己的講座品牌,如武漢大學的弘毅講堂、中山大學的博雅講座、北京大學的才齋講堂、清華大學的人文講壇等。在學校內外,這些講座品牌均已形成或正在形成一定的社會影響力。
關於這段文字,以下理解準確的一項是?
某校開設有十三個興趣小組,各組人數如下:美術16人,田徑17人,音樂19人,舞蹈21人,象棋23人,足球24人,籃球25人,排球28人,武術27人,寫作31人,數學35人,口才38人,書法38人。
一天學校同時舉辦《考前心理》與《口才交際》兩個講座,結果上面的13個組有12個組去聽講座,其中聽《考前心理》講座人數是聽《口才交際》人數的6倍,還剩下一個組在學校圖書館整理圖書,這個組是?
一組隨機挑選出來的人看了一位演講者給一群人數較多且注意力集中的觀眾做關於環境道德的講座,另一組隨機挑選出來的人看了同一位演講者以同樣方式給一群不太專心、人數較少的聽眾做相同的講座,前一組人認為演講者思考深入、自信;后一組人認為演講者表達模糊、冗長。
上述材料最好地反駁了以下說法中的?
記得以前有個師兄開講座,三年發了13篇文章,被引用七十餘次。有人問我他是怎麼做到的,我說: 0+1+2...+11+12=78
新浪微博 70,000+
移動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