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纪昀(纪晓岚)为人爽朗,且有笑癖,每逢高兴之际,即开怀大笑,难以抑止。有一年纪昀主持春闱,取为头名的叫刘玉树。
发榜后,刘玉树到纪府谒师,行门生之礼。闲谈时纪昀问刘玉树的居处,刘玉树回答说暂住芙蓉庵,纪昀听后略一沉吟,随即大笑不已。刘玉树心里一怔,问道:“恩师,难道学生做错了什么事吗?”纪昀摇手续笑道:“非也,非也。老夫略有所思而已。”言罢,边大笑边转入后堂,笑声连绵不止,许久还没出来。
刘玉树心中纳闷,惟恐何处不慎得罪了恩师。事后辗转向纪府人才打听出原委。原来,当日纪昀听到刘玉树居住芙蓉庵的话后,就想起了半副上联
“潘金莲大闹葡萄架”
无意间续出下联
“刘玉树()()()()()”
一时高兴忍俊不禁,笑癖发作,又不便说出,因而转入后堂。刘玉树本为此事惴惴不安,得闻悉上事,也不禁暗笑不已。方始放下心来。
明朝时候,南京金水河是人们游玩的好地方。春天一到,河岸上桃红柳绿,莺歌燕舞,吸引了好多男女老少上这儿来观景、钓鱼。
这天,文人胡子祺[qí]带着八岁的解缙来这儿玩。胡子祺知道解缙聪 明伶俐,就让他对对子。胡子祺出了这么一个上联:
金水河边金线柳,金线柳穿金鱼口;
解缙是怎么对的呢?他看着游人里边,有好些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妇女,就对了个下句:
()()()()()()(),玉簪花插玉人头。
解缙也是复字对,连着用了四个“玉”字,跟上联的四个“金”字对 得又准又好,意思也不错。真不简单。
唐玄宗的宠臣杨国忠,嫉恨李白之才,总想奚落他一番。传说,一日,杨国忠想出一个办法,约李白去对三步句。李白一进门,杨国忠便道:
“两猿截木山中,问猴儿如何对锯?”
“锯”谐音“句”,“猴儿”暗骂李白。李白听了,微微一笑,说:“请宰相起步,三步内我若对不上,算我输。”杨国忠想赶快走完三步,但刚跨出一步,李白便指着杨国忠的脚喊道:
“匹马陷身泥里,()()()()()()()!”
下联也有个谐音,与上联对得很工,同时也反骂了杨国忠。杨国忠本想占便宜,刚抬脚就被反被李白羞辱了一通,弄得十分尴尬。
清代有一户人家宴请宾客,来了许多客人。其中有年长者孔某、年少者朱某二人。主人定席时匆促之中把朱某安排在孔某的上手位,孔某很不高兴,心想:朱子(朱熹)是孔子(孔丘)的后人,孔子怎么反而居于下位呢?你姓朱的怎么敢坐在我的上手?于是摇头晃脑道:“眼珠子,鼻孔子,孔子反在珠子下。” 朱某冷眼盯着孔某的白眉毛,轻捋自己的山羊胡子,沉思片刻,朗声对曰:“眉先生,胡后生,后生却比()。括号里省略了3个字”意思是说,眉毛是先长出的,胡子是后长的,可是后来长出的胡子要比眉毛长得多呢!言外之意,虽然你年长是先生,我年轻是后生,可论学问你可未必比我长呢!
问:括号里是哪3个字?
有一次,唐伯虎外出闲游,到了石湖边上一个美若仙境的乡村,看见一个中年妇人一面打扫乱柴,一面大叫她的小叔子,说:“快来帮我捆柴,我好搬回家去。”小叔子听到立即帮嫂子把柴捆了。唐伯虎见这情景,于是得一上联:
嫂扫乱柴呼叔束
这上联很奇特,“嫂”与“扫”,“叔”和“束”都是音同而义不同。唐伯虎一时也想不出下联来,只好边走路边思索。
不知不觉间来到另一个村子,他见一个妇女挑着一担水,由于扁担没有扎严实,水桶咕咚掉地上了,摔散了。妇女忙叫她的小姑拿去箍紧,小姑笑着说:“不要慌,我来把它箍紧!”
唐伯虎见了此种情状,立即来了灵感,于是对出了下联:
()()破桶令()()
唐伯虎就是这样善于用不同寻常的对联来描述有趣的日常生活。
纪晓岚小时候上学淘气,不爱听他的私塾石先生上课,就在墙上挖一深洞,养了一只小山雀。一天他悄悄的去喂鸟,让石先生看见了,先生就在墙上写一上联:细羽家禽砖后死;当纪晓岚再去喂鸟时,发现鸟已经死了。心中疑惑时看见墙上的对联,断定是石先生所为,就续写了下联:()()()()()()() ,石先生见到大为恼火,认为纪晓岚辱骂先生,于是执鞭责问纪晓岚。只见纪晓岚从容不迫的解释道:我是按先生的上联套写的。有“细”就有“()”,有“羽”就有“()”,有“家”就有“()”,有“禽”就有“()”,有“砖”就有“()”,有“后”就有“()”,有“死”就有“()”。所以我就写了,如果不这样写,请先生改写吧。 先生想了半天也没想出好的下联,只好扔下教鞭拂袖而去。请问纪晓岚对的下联是什么
自打这个十一在小组晒出了钩织作品啊,登门(私信)求礼的人是络绎不绝~临舟也没忍住要了一个(*/ω\*)
看过十一发来的一大——堆样图后,最后选定了一只鸟的造型~
“这鸟好呆啊hhh话说这是什么鸟?”
“emmmm……钓金鱼。”
“???说嘛呢”
“无情对晓得不?就是字词对仗工整,但是上下联句意完全无关。刚才那个是上联,下联就是你问题的答案咯~”
“有病啦你(ノ=Д=)ノ┻━┻就不能好好说嘛……”
那么你知道下联应该是什么吗(这只是什么鸟吗)?
【欧阳修进城】
欧阳修未仕时,四处奔波求学。一无傍晚来到一座城下,城门已关。他对守城的老兵拱手施礼道:“烦请老伯开门,放学生进去。”
守城的老兵说:“我出一对联给你,对得出就放你进城,对不出明早再进。”老兵吟道:
“开关早,关关迟,放过客过关。”
欧阳修接上说:
“出对易,()()(),()()()()()!”
老兵说:“你不对出来,就不放你进去!”
欧阳修说:“我已经对过了。”
老兵一想,恍然大悟,立即开了城门。
传说有一次祝枝山在游历五台山时碰见了一个叫徐子建的师爷。这位师爷自命不凡,傲气十足,夸口说没有能难住他的对子。这回相遇,他提出要和祝枝山比对子。
祝枝山问:“谁出?谁对?”“当然是你出,我对喽!”师爷满不在乎地说。
祝枝山微微一笑,说出上联:
三塔寺前三座塔
徐子建一听:就这个呀,有什么难的?张口对出:
()()()()()()()
师爷正催促出个新对子时,祝枝山说:“还没完,我能加字。”徐子建脱口而出:“这有什么?我也能添字。”祝枝山继续说:
三塔寺前三座塔,塔、塔、塔
徐子建听罢,一琢磨:“这么加字……这……”他说不下去了。祝枝山说了句:“你‘抬’不动了吧?”哈哈大笑,扬长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