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有個詩人叫王琪[qí],他年輕時候挺傲氣。有點不知天高地厚, 老覺著自個兒能耐大。
有一天,他到一個花園去玩,看見一片竹林子,竹子綠綠的,長得真好看。王琪看了,馬上想了個聯句。提筆寫了出來:
葉垂千口劍;干聳萬條槍。
王琪把耷拉下來的竹葉子比作寶劍,直直的竹竿比作長槍,比方得還算形象。他拿這副聯句讓朋友們看,大傢伙兒全誇他寫得好。王琪美滋滋地把 對聯貼在了屋裡牆上。他還吹出這樣的大話:「誰要是能改一個字,我白送 他十兩金子!」多狂啊。
過了些天,大學士蘇東坡上他這兒來串門,看見了對聯,可沒言聲。王琪裝模作樣地對蘇學士說:「我寫的這兩句,請學士指教。」
蘇東坡微微一笑,對王琪說:「聯句比方得還不錯,可惜.....
聰明的朋友們,發現哪出錯了嗎?
我現在分享一個故事,這個故事為「中國人為什麼叫日本人鬼子」給了答案。題目非常簡單,就是選擇恰當的詞句填充下聯中的空缺。我主要是想讓大家好好欣賞一下這個故事。
甲午海戰之前,清政府派李鴻章出使日本,在談判結束之後,雙方舉行聯合的記者會,日本人這個時候已經是驕傲到了極點,不僅想在武力上讓大清國臣服,而且在文化上也是要讓清政府自愧不如。在記者都到齊之後,日方提了一個風牛馬不相及的問題:「我們日本有一上聯,非常簡單,可是我們都對不出來,所以只能求文化深厚的清國來對了。」這在當時來看真的是新鮮事兒了,記者們也都準備來看一場好戲。日本人亮出白絹上書寫的上聯,上聯是這麼寫的:「騎奇馬,張長弓,琴瑟琵琶,八大王,並肩居頭上,單戈獨戰!」
其實這個上聯就是日本人在向中國示威呢,上聯的意思就是說,日本兵強馬壯,駕馭的是奇異的千里馬,大王就有八個,而且他們有謀略。示之以文德,陳之於武功,日本「單戈獨戰」可踏平中國。
而當全場人都為清國捏一把汗的時候,李鴻章決定自己來回復,先要求日方為自己磨好墨,然後在鋪上白絹,這才開始寫:「倭人委,襲龍衣,()()()(),()()(),屈膝跪身旁,合手擒拿!」記者看到之後,個個拍手稱奇。
這件事兒很快就在中國傳開,很快人們稱呼日本再也不用什麼倭寇來稱呼了,而是決定用「鬼子」來替代。
有個同學叫安寧。他學習非常勤奮,有空就愛看書。可院里的其他幾個同學就不同了,放學后書包一扔,不是打牌,就是聊天,還 常常闖進安寧家胡折騰,攪得安寧是成天不得安寧。安寧煩透了,又不好公開趕他們走。後來,他終於想了個主意,在自己的屋門兩旁,貼上了一副對聯:古月門中 市;言青山上山。那幾個搗蛋鬼看見了這副對聯,一琢磨,咱們成了不受歡迎的人,就不好意思再去打攪安寧了。你能猜出對聯的含義嗎?
北宋神宗時候,北方的遼國派來了一個使臣。神宗就派大學士蘇軾[號東坡]去接待他。這位遼國使臣有點學問,他早就聽說蘇東坡是位大名鼎鼎 的文學家。這回見了面,就想考考蘇東坡。
使臣客氣了幾句,就對蘇東坡說:「我有一聯兒,請先生對個下句。我的上聯是——
三光日月星;」
這會兒,遼使把這個難題出給蘇東坡了。
旁邊陪著的幾個宋朝官員,一聽這個上聯,直皺眉頭,都挺替蘇東坡著急,可別對不上來呀:蘇東坡稍微想了一下,笑了笑說:
「()()()()()。」
在座的宋朝官員一聽,臉上都露出了笑容,一個勁兒地點頭。那位遼國使臣馬上從座位上站了起來,向蘇東坡一抱拳[古人行禮的姿勢],連聲說: 「佩服,實在佩服。」
對聯大全題庫提供對聯大全及對聯集錦。對聯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許多經典對聯孕育著我國古代人民的智慧。趕緊與網友們一起分享對聯這一中華文化的文化瑰寶。
如果你有其他有關對聯大全的好題目,歡迎與我們分享 請發布對聯大全的智力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