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馬」一詞其實是從英語舶來的,原指體育界一鳴驚人的後起之秀,后指實力難測的競爭者或在某一領域獨樹一幟的人,無貶義或政治含義。首先在英文中使用「黑馬」的人,是英國前首相狄斯累利,他在一本小說中這樣描寫賽馬的場面:「兩匹公認拔尖的賽馬竟然落後了,一匹『黑馬』,以壓倒性優勢飛奔。看台上的觀眾驚呼:『黑馬!黑馬!』」從此,「黑馬」便成了一個有特殊意義的名詞。
這段文字的主要意思是:
來源
2008年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測》真題第27題
當年韓愈被貶到潮州做刺史,雖然只有8個月的時間,卻不怕費力,大力興辦州學,捐出所有的俸銀,用作辦學費用,並積極推廣唐朝的普通話,「以正音為潮人誨」。8個月後,韓愈就調離了潮州,幾乎沒有什麼「政績」可言,然而他給潮州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財富。到南宋時,潮州已是文化名城,有了「海濱鄒魯」的美譽。
這段文字意在說明:
來源
2010年0425雲南公務員考試《行測》真題第33題
哥倫布大交換是一場東半球與西半球之間生物、農作物、人種、文化、傳染病甚至思想觀念的突發性交流。它是人類歷史上的跨越種族的一件重要事件,引發各種生態上的巨大轉變。
根據上述定義,下列不屬於哥倫布大交換的是: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一般情況下學生的注意力隨著老師講課時間的變化而變化。講課開始時,學生的注意力逐步增強,中間有一段時間保持在較為理想的狀態,隨後學生的注意力開始分散。
以下哪項如果為真,最能削弱上述結論?
長久以來,心理學家都支持「數學天賦論」;數學能力是人類自打娘胎里出來就有的能力,就連動物也有這種能力。他們認為存在一種天生的數學內核,通過自我慢慢發展,這種數學內核最後會「長」成我們所熟悉的一切數學能力。最近有反對者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數學能力沒有天賦,只能是文化的產物。以下哪項如果為真,最能支持反對者的看法:
題目來源:山西省2019年行測第96題
馬太效應是指任何個體、群體或地區,一旦在某一個方面(如金錢、名譽、地位等)獲得成功和進步,就會產生一種積累優勢,就會有更多的機會取得更大的成功和進步。下列屬於馬太效應的是( )
人民網輿情監測室數據顯示,關注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的網民中,20—30歲的年輕人佔比最高,「全面二孩」「住房」「海南問題」「民法總則」等成為關注和評論的焦點,從梁啟超發出「少年強則國強」的呼喊,到五四運動中進步學生的擔當,再到遠渡重洋尋覓救國良策的早期留學生,年輕人的積极參与,見證了許多關鍵的時間節點,對今天的「80后」「90后」,也曾有批評之聲,但他們已經證明了自己是有責任,敢擔當的「汶川一代」「奧運一代」。
下列說法與文章不符的是:
來源
2017年0423四川公務員考試《行測》真題(定向鄉鎮)第28題
邏輯試題題庫提供各類邏輯推理題相關的考試題,包含公務員邏輯試題、MBA邏輯試題、GMAT邏輯試題、GRE邏輯試題、GCT邏輯試題、MPA邏輯試題、MPAcc邏輯試題等各類邏輯智力題及答案。
如果你有其他有關邏輯試題的好題目,歡迎與我們分享 請發布邏輯試題的智力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