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單位打算邀請五位專家在6月下旬參加一個項目論證會。某日,工作人員致電五位專家以確定會議日期。
專家甲說:「我有兩天不行,因為我每周一都要參加本單位的例會。」
專家乙說:「我6月27號以後要出國訪問。」
專家丙說:「我下周四之前都在外地開會。」
專家丁說:「我下周五、六、日都要參加其他會議。」
專家戊說:「最好在下半周舉行,一般上半周都沒有時間。」
根據上述信息,可以召開項目論證會的時間是。
一份犯罪調研報告揭示,某市近三年來的嚴重刑事犯罪案件60%都為已記錄在案的350名慣犯所為。報告同時揭示,嚴重刑事犯罪案件的作案者半數以上是吸毒者。
如果上述斷定都是真的,那麼,下列哪項斷定一定是真的?( )。
在產品競爭激烈時,許多企業大做廣告。一家電視台在同一個廣告時段內,曾同時播放了三種不同手機的廣告。渲染過分的廣告適得其反。大多數消費者在選購產品時,更重視自己的判斷,而不輕信廣告宣傳。
上述陳述隱含著下列哪項的前提?
某人在一封信中這樣寫到:「前些年我在曼徹斯特看見過鴨嘴獸的蛋,因而無知地嘲笑過『哺乳動物會下蛋』這種愚蠢之見,現在終於被證實了」,從信中可以看出寫信人以前錯誤地認為
一個精神病醫生在寓所被殺,他的4個病人受到警方傳訊。
警方根據目擊者的證詞得知,在醫生死亡那天,有4個病人單獨來拜訪過醫生的寓所。
在傳訊前,這4個病人共同商定,給警方的供詞全部都是謊言。
埃弗里:
1. 我們4個人中沒有一個人殺害精神病醫生;
2. 我離開精神病醫生寓所的時候,他還活著。
布萊克:
3. 我是第二個去精神病醫生寓所的;
4. 我到達他寓所的時候,他已經死了。
克朗:
5. 我是第三個去精神病醫生寓所的;
6. 我離開他寓所的時候,他還活著。
洛克斯:
7. 兇手不是在我去精神病醫生寓所之後去的;
8. 我到達精神病醫生寓所的時候,他已經死了。
這4個病人中誰殺害了精神病醫生?
一項研究發現,1970年調查的孩子中有70%曾經有過蟲牙,而在1985年的調查中,僅有50%的孩子曾經有過蟲牙。研究者們得出結論,在1970年至1985年這段時間內,孩子們中的牙病比率降低了。
如果為真,最能削弱研究者們上面得出的結論的一項是( )。
古希臘哲學家同時也是自然科學家。例如:泰勒斯是天文學家,他確定了1年有365天,曾預言不定期一次日蝕;阿那克西曼德製造過日晷等儀器,還製作過海陸地圖。
據此,可以直接推出:
所謂的機會成本即是指做一個選擇后所喪失的不做該選擇而可能獲得的最大利益。
「星星」手中有30元,剛好可以支付2個月的33iq會員,如果買了會員就要不斷刷題不能浪費,但是「星星」又想去打零時工,因為零時工可以獲取1000元。最後「星星」選擇了能提高自身能力33iq會員。問「星星」選擇33iq會員的機會成本是多少?
【誤判與錯放】
「誤判」是把無罪者判為有罪;「錯放」是把有罪者判為無罪。
一個完全公正的法院,就應該要「沒有誤判,也沒有錯放」。
某國的司法機關每年計算「誤判率」和「錯放率」來評核各法院的司法公正度,為了簡化評核的流程,他們提案「只用誤判率來評定各法院的司法公正度」,同時提出了以下幾項論點來佐證:
論點1:「誤判」冤枉好人又放過壞人,「錯放」只是放過了壞人,所以「誤判」比「錯放」嚴重;
論點2:各法院的錯放率相差不大;
論點3:錯放率高的法院,誤判率也會高。
請問:若以上論點皆為事實,你覺得哪一(幾)項能夠支持這個提案?
某公司為員工免費提供菊花、綠茶、紅茶、咖啡和大麥茶5種飲品。現有甲、乙、丙、丁、戊5為員工,他們每人都只喜歡其中的2種飲品,且每種飲品都只有2人喜歡,已知:
(1) 甲和乙喜歡菊花,且分別喜歡綠茶和紅茶中的一種,
(2) 丙和戊分別喜歡咖啡和大麥茶中的一種,
根據上述信息,可以得出以下哪項?
精品邏輯試題題庫提供各類邏輯推理題相關的考試題,包含公務員邏輯試題、MBA邏輯試題、GMAT邏輯試題、GRE邏輯試題、GCT邏輯試題、MPA邏輯試題、MPAcc邏輯試題等各類邏輯智力題及答案。
如果你有其他有關邏輯試題的好題目,歡迎與我們分享 請發布邏輯試題的智力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