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胖大嫂,愛聽人的奉承話,誰不誇上她幾句,向她要水喝也難。一天,有位走村串戶的零貨擔商販,打村裡過,天熱口渴,向胖大嫂討碗水。突然想起她是一位愛聽好話的人,於是轉口說到:"大嫂像個十七、十八、二十五,猶如壇中水豆腐,三月的蘿蔔有水色,葉里梅花真看得。"胖大嫂怎知話中音,以為在百般贊她的年輕、貌美,喜得心花怒放。又是泡茶,又是遞煙。"兄弟兄弟"的叫個不停,還給煎了二個荷包蛋。請你想想,商販是怎樣諷刺胖大嫂的?
方老師有個女兒叫小玲,天真活潑,遇事好問個為什麼?方老師對她也注意因勢利導,遇到小玲提問題時,總是不忙於回答,而是啟 發她自己去獨立思考,還經常出謎題給小玲猜。 一天,方老師把一本小說《木木》交給小玲,叫她去還給圖書館,然後再借一本雜誌回來。小玲接過書問:「爸爸,借什麼雜誌?」方老師說:「雜誌名稱就在這本書上面,你自己猜。」小玲這才明白,原來爸爸又出謎語考我了。只見她大眼睛盯著手裡這本書,骨碌碌一轉,噢!知道了。不一會,小玲高高興興地將雜誌帶回家 交給方老師。方老師滿意地點頭微笑。 第二天,小玲剛起床就對方老師說:「爸爸,過幾天就是『六一』兒童節了,我們中隊要搞一個慶祝活動,每個同學都要帶兩樣玩具送給幼兒園的小朋友,您今天替 我買兩件玩具,玩具的名稱就寫在這紙上。」方老師拿起一看,紙上寫的是一個「森」字,馬上笑著說:「你也想考考爸爸是嗎?」晚上,方老師帶回來兩樣玩具, 小玲見了笑得嘴也合不攏。 親愛的讀者,請你想一想,方老師要小玲借的是什麼雜誌?小玲要方老師買的是哪兩樣玩具?
【古代 名人】
唐代詩聖杜甫,一生坎坷,仕途艱難,50多歲時,攜妻兒全家到了沙頭鎮。
他剛到沙頭鎮時,沒有生活來源,雖有弟弟杜觀及朋友們的接濟,但畢竟是寄人籬下,非長久之計。於是,在眾人的幫助下,他開了個百草堂中藥鋪,以賣葯為業,聊度歲月。
藥鋪開張后,貨真價實,童叟無欺,有的窮人實在無錢付藥費的,還免費贈送。當地百姓對此讚不絕口,都到這兒來買葯。藥鋪門庭若市,生意興攏這樣一來,百草堂就得罪了另外幾家藥鋪的主人。他們買通了當地縣令,想砸杜甫的百草堂藥鋪。
有一天,天陰沉沉的,下起了小雨,百草堂藥鋪里顧客不多。這時,只聽門咣當一響,進來一位書吏。只見他橫眉立目,旁若無人,將手中的藥單往櫃檯上一甩,大聲說:「這是縣令大人急需的葯,趕快照單發葯,若缺一味配不齊,你們休想再在此賣葯!」藥鋪的夥計趕快拿過藥單,一看都愣住了,只見上面開的四味葯是:「行運早,行運遲,正行運,不行運。」
有個老夥計忙賠笑問道:「你老哥是請哪位高明郎中開的藥方,怎麼我們見都沒見過?……」書吏不等他把話說完,開口就罵:「他娘的!你們開的是什麼中藥鋪?快給我把杜老倌叫出來,要是配不齊縣令大人的葯,我就砸掉你們的招牌!」夥計們不敢怠慢,忙去把此事告訴杜甫。
杜甫一聽就知道這是來故意刁難的,拿過藥單一看,便冷冷一笑,區區雕蟲小技,也來班門弄斧,真是不自量力!隨手取了四味葯,走了出來。見了書吏,仍然以禮相待,拱手問道:「這位大哥請了,不知縣令大人有何見教?」書吏並不看杜甫,只是傲慢地答道:「我們縣令大人要你照單發葯,否則就要砸你的招牌,要你滾蛋!」「哦,原來是這樣,」杜甫不慌不忙地說:「縣令大人需要的葯,我們藥鋪應有盡有。」說著,杜甫拿出四味葯:
請問是哪四位葯?
【古代】
明朝萬曆末年,皇上昏庸無道,苛捐雜稅很多,老百姓怨聲載道。遇上災年,官府不但不開倉放糧,販濟百姓,卻依舊徵收錢糧,逼得黎民百姓傾家蕩產,走投無路。
一年夏天,河北高邑城北的泥河又發大水,淹了十來個村莊。可是,按當時朝廷的規矩,捐稅一點也不能少交,這可苦了當地的老百姓。當時,趙南星因在朝里得罪了權臣,被罷免在家,鄉親們知道趙南星好替百姓做主,胸中又有稻略,於是紛紛來向他訴苦,讓他想想辦法,趙南星問過受災的情況之後,眉頭一皺,計上心來。他對眾百姓說:「各位鄉親父老,放心吧!」於是,他提筆寫了一道奏章,託人捎到朝里,只見上面寫著兩句話:
水從崗頭過,淹了五百村。
漂走一萬家,還望開皇恩。
皇上一看,大吃一驚,心想,好大的水呀!都從崗頭上漫過去了,可見水勢洶猛。那麼淹了五百個村子,漂走了一萬家自然不會假,災情著實嚴重。於是,皇上就下了一道聖旨,免去了高邑縣全年的捐稅錢糧。
誰知沒過多久,朝中有個奸臣向皇上告了一狀,說:「小小高邑縣。總共才有一百來個村莊,哪來的五百個村莊被淹,一萬戶漂走呢?分明是謊報災情,逃避捐稅。這一定是趙南星的鬼點子。」
皇上一聽,勃然大怒,又下了一道聖旨,要把趙南星拿到京里,問他個欺君之罪。鄉親們聞訊后,都替趙南星捏了一把汗,趙南星卻不以為然,滿不在乎地去了京城。
趙南星面見聖上,不慌不忙地說:「皇上,臣所奏句句屬實,並無『欺君之罪』。您可以派人去查!」
皇上知道趙南星這又是在玩弄鬼把戲,便派人去了高邑縣,天下真有這樣的巧事,派出的人回官票報皇上,趙南星所言千真萬確。皇上只好赦他無罪,至於對高邑縣的捐稅,皇上既已下令免除,金口玉言怎可悔改,只好照辦了。
你知道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嗎?
從前,有個聰明的老頭,名叫張古老。他有三個兒子,都生得獃頭獃腦。娶進來三個媳婦,也都心眼不大靈活。一天,老頭兒把三個媳婦叫到眼前,說:「你們好久 沒有回娘家了,今天就讓你們回去看看。」 三個兒媳婦一聽,歡喜得不得了,忙問公公讓她們住多久。張古老說:「大媳婦住三、五天,二媳婦住七、八天、三媳婦住十五天。三個人要同去同回。」 三個媳婦想也沒想,便答應了。張古老又說:「回來時,你們要帶點東西孝敬我。」於是,張古老讓大媳婦帶「骨頭包肉」,二兒媳婦帶「紙包火」;三兒媳婦帶 「河裡的柳葉漚不爛。」 三個兒媳婦滿口答應,一起動身回娘家了。當她們走到三岔路口,要分手時,才記起公公的話。大媳婦說「公公讓咱們住的日子不一樣,同去容易,同回怎麼做得到呢!」 二媳婦說:「還有禮物呢,咱們見都沒見過,到哪兒去找啊?」 這可怎麼辦呢?三個人不知如何是好,急得坐在路邊哭起來。
正巧一個姑娘從這兒路過。她看到她們在哭,便問道:「三位大嫂,你們為何哭得這樣傷心?」 三個人忙把事情的原委一五一十地告訴了小姑娘。小姑娘笑著說:「這很容易,你們只要照我說的就行。」 聽了小姑娘的話,她們三人一想,果然不錯。便謝了姑娘,歡歡喜喜地分了手,各自回家。後來,這三個媳婦一起回到婆家,見著公公,把禮物交給了他,張古老真的大吃一驚,因為她們帶回的禮物,一點也沒有錯。
你知道這三個媳婦回娘家該住多少天?帶什麼禮物送給公公?
有個吝嗇財主,人稱「鐵公雞」。 這土財主有三個兒子,為了各個能中舉陞官,便專請先生來家教書,但因他刻薄,應聘者連連告退。 有位老學究聽 了,決意要治治「鐵公雞」。他找上財主家門,說:「老朽不才,茶飯隨便。」土財主笑問:「此話當真?」老學究拱手應道:「願立字為據。」說罷,揮笑寫道: 「無雞鴨也可無魚肉也可。」 可是,到吃飯時,老學究見桌上擺的是青菜蘿蔔,拍桌拆到:「堂堂縉紳,竟如此不講信用!」 土財主愕然相問:「先生你怎麼出爾反爾?」掏出字據,向相鄰展示。 老學究將字據奪過,用筆點了幾下,然後說:「走,上衙門打官司去!」 縣令看了字據,斥道:「白紙黑字,又蓋了手模,尚要耍賴,先打三十大棍!」說罷將字據扔給土財主。 你知道老學究是怎樣智斗「鐵公雞」的嗎?
從前有位商賈,常年在外做生意。 一年除夕,商賈回家與家人團聚。他想考考三個兒子的學問和才智,便喚他們圍火而坐,叫老伴托出一盤瓜子,然後命每個兒子賦詩文一句,要求句中有人,有事, 有數,並按句中數字酬賞瓜子。 長子搶先吟道:「甘羅十二為丞相。」父親點點頭,要老伴數十二粒瓜子給兒子。 次子脫口而出:「太公八十遇文王!」商賈微微一笑,又叫老伴數八十粒瓜子給次子。 幼子天資聰慧,多讀古書,他眼珠轉了轉,轉身將全盤瓜子捧入懷中,然後高聲吟哦一句。 商賈一聽,高興地說:「一個比一個強。好,好!」 你知道幼子吟哦了一句什麼?
朱元璋登基不久,準備封賞立下汗馬功勞的文臣武將和自己的親戚朋友,可是,他想了想倒是有點為難:功臣有數,革命而沾親帶故的七親六戚卻多如牛毛,要是每個人都封他個官職,不就成了無功受祿、濫竽充數嗎?要是不封親戚朋友為官,人家背後又會說三道四,講朱元璋當了皇帝便六親不認,再說面子上也過意不去。為此,明太祖舉棋不定,悶悶不樂。 軍師劉伯溫深知明太祖的矛盾心情,又不便直言進諫,於是畫了一個身材魁偉的大丈夫,頭上豎著一束束亂得如麻的頭髮,每束頭髮上都項著一項小帽子。畫畢,敬 獻給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細細觀賞,百思不解畫中含意。想了一夜,終於恍然大悟。 次日一早,明太祖召見劉伯溫,笑道:「家卿此畫進諫得好,朕即採納。」從此,朱元璋只封有功之臣,不再封親朋戚友為官了。你知道劉伯溫那幅畫的奧妙所在嗎?
宋徽宗趙佶,本酷嗜繪畫,善工花鳥。有位時廣為搜集歷代名人書畫墨寶,並親自掌管宣和畫院,經常考察宮廷畫師的藝術技巧。
一日,趙佶踏春而歸,雅興正 濃,便以「踏花歸來馬蹄香」為題,在御花園舉行了一次別開生面的畫考。由於花之「香」氣難用形象表現於畫面,許多畫師雖有丹青妙手之譽卻面面相觀,無從下 筆。獨有一青年畫師奇思勃發,欣然命筆。
宋徽宗俯身細覽,撫掌大千贊:「妙!妙!妙!」接著評道,「此畫之妙,妙在立意妙而意境深。把無形的花'香 ',有形地躍然於紙上,令人感到香氣撲鼻!」
眾畫師一聽,莫不驚服,皆自愧不知。結果,這幅筆精墨妙,構思奇巧的丹青妙作被選進內宮清裱鑲掛。
你知道那年輕畫師畫的是什麼?
孔夫子周遊列國,一日來到燕國。進城門不多遠,見一少年盤坐在大道當中,不讓馬車通過。少年說:「我叫項橐,聽說孔老先生是聖人,很有學問,特攔路求教。」孔夫子笑著說:「小孩兒,你遇到什麼難題啦?」項橐立起,朝孔子拱拱手,然後問:「什麼水沒有魚?什麼火沒有煙?什麼樹沒有葉?什麼花沒有枝?」孔子聽后說:「這頑童真問得古怪。江河湖海,什麼水裡都有魚;不管柴草燈燭,什麼火都有煙;至於植物,沒有葉不能成樹,沒有枝難於開花。」項橐咯咯地笑了,晃著腦袋直喊「不對」,接著道出4物。孔夫子面紅耳赤,慨嘆道:「後生可畏啊,老夫拜你為師!」後人把這個故事編入了啟蒙讀物《三字經》,叫「昔仲尼,師項橐」。
試問,項橐說的是哪4物?
伊朗流傳著機智人物毛拉的故事。毛拉是一個水果商人,有一次,一個學者想考考毛拉的學識,他用拐杖在地上劃了個圓圈,然後用眼睛死死地盯著毛拉。毛拉在圓圈中間畫了一條線,把它分成相等的兩部分。接著,學者又在地上劃了個圓圈。毛拉立即在上面劃分成四等份,並把其中的一份指向學者,另外三份指向自己。最後,學者做了個手背貼地、五指朝上的動作。毛拉則相反,他的動作是五指觸地、手背朝上。學者看后,連連點頭,表示贊同。有人請學者把問題解釋一下。學者說:「我划圓圈表示地球,毛拉在中間劃了條等分線,把地球分為南、北兩個半球,說明他熟知地理;第二次他又把地球分為四等份,並告訴我其中三份是水,一份是陸地,這完全正確;最後我做出手勢,問地球上的生物靠什麼生長,毛拉用手勢回答說靠的是雨水和陽光。他的豐富知識是無與倫比的。」後來,有人請毛拉解釋他回答的啞謎,沒想到幽默的毛拉用他賣水果的「專業知識」解答了這個啞謎,大家都被毛拉逗樂了。你知道毛拉是怎麼解釋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