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永樂皇帝有一次命才子解縉在一把繪有西北風光畫的 扇子上題詩,解縉就題寫了王之煥的《涼州詞》:
黃河遠上白雲間, 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 春風不度玉門關。
不料解縉一時疏忽,竟將詩中的"間"字漏寫了,有人便暗中 啟奏皇上,永樂大怒,欲治解縉"欺君之罪"。誰知解縉不慌不忙 地說:"我這是依王之煥詩意,另外做的一首詞。"說罷便在詩中加上標點。永樂一看,果然成了一首完整無缺的詞,於是解縉便 得以轉危為安。
朋友,你知道解縉是如何在缺了一個"間"字的王之煥原詩中加上標點的嗎?
清末陳樹屏有急智和快才,善於用幾句話解開人們的糾紛,人稱他「片語解紛」。有一年,在他做江夏知縣的時候,清朝著名大臣張之洞在湖北任差。張之洞與撫軍譚繼詢關係不太合得來。有一天,陳樹屏在黃鶴樓宴請張、譚等人。座客里有個人談到江面寬窄問題。譚繼詢說是五里三分,張之洞就故意說是七里三分,雙方爭持不下,不肯丟自己面子。陳樹屏知道他們明明是借題發揮,是狗扯羊皮,說不清楚的。他心裡對兩個人這樣鬧很不滿,也很看不起,但是又怕宴會煞風景,掃了眾人興,於是靈機一動,從容不迫地拱拱手,言詞謙恭地說了一句話就把爭論解決了。
試問,他是怎樣說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