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年,竹禪和尚雲遊北京,被召到宮裡去作畫。那時宮裡畫家很多,各有所長。一天,一名宦官向畫家們宣布:「這裡有一張5尺宣紙,慈禧太后要畫一幅9尺高的觀世音菩薩像,誰來接旨? 」畫家中無一人敢應命,因為5尺紙怎能畫9尺高的佛像呢?這時,竹禪想了一想就說:「我來接!」
說完,他磨墨展紙,一揮而就,大家一看,無不驚奇嘆絕,心悅誠服。此畫傳到了慈禧手中,慈禧也連連稱奇,甚至表示自願「受法出家」,並讓竹禪和尚擔任"引渡人"呢。據說後來慈禧被稱為"老佛爺",就是由此開始的。
試問,竹禪是怎樣畫的呢?
春秋戰國時代,一位父親和他的兒子出征打戰。父親已做了將軍,兒子還只是馬前卒。又一陣號角吹響,戰鼓雷鳴了,父親莊嚴地托起一個箭囊,其中插著一隻箭。父親鄭重對兒子說:「這是家襲寶箭,配帶身邊,力量無窮,但千萬不可抽出來。」那是一個極其精美的箭囊,厚牛皮打制,鑲著幽幽泛光的銅邊兒,再看露出的箭尾。一眼便能認定用上等的孔雀羽毛製作。兒子喜上眉梢,貪婪地推想箭桿、箭頭的模樣,耳旁彷彿嗖嗖地箭聲掠過,敵方的主帥應聲折馬而斃.果然,配帶寶箭的兒子英勇非凡,所向披靡。當鳴金收兵的號角吹響時,兒子再也禁不住得勝的豪氣,完全背棄了父親的叮囑,強烈的慾望驅趕著他呼一聲就拔出寶箭,試圖看個究竟。驟然間他驚呆了……最終兒子死慘死於亂軍之中。請問在鳴金收兵的號角吹響的時候兒子看見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