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吸收光譜分析也稱原子吸收分光光度分析。它在地質、冶金、機械、化工、農業、食品、輕工、生物醫藥、環境保護、材料科學等諸多領域有廣泛的應用。
以下對原子吸收光譜的發展歷史中,各階段后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第一階段:1817年,弗勞霍費(J. Fraunhofer)在研究太陽連續光譜時成為發現暗線的第一人,由於當時尚不了解產生這些暗線的原因,於是就將這些暗線稱為弗勞霍費線。
第二階段:1955年,澳大利亞的瓦爾西 (A. Walsh) 發表了他的著名論文「原子吸收光譜在化學分析中的應用」奠定了原子吸收光譜法的基礎。
第三階段:1959年,蘇聯的里沃夫發表了電熱原子化技術的第一篇論文,使得電熱原子吸收光譜法的絕對靈敏度更加精確,原子吸收光譜法得以向前發展了一步。
第四階段:隨著原子吸收技術的發展,使用連續光源和中階梯光柵,結合使用光導攝象管、二極體陣列多元素分析檢測器,設計出了微機控制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為解決多元素同時測定開闢了新的前景。
二戰後期德國研發出了多種火箭動力及制導武器,其中有一種叫做弗里茨X的制導炸彈,採用無線電指令制導,可以準確地命中艦艇。義大利投降的第二天,它的「義大利號」戰列艦被2枚炸彈命中,35000噸的巨艦竟被擊沉。可是,當一艘僅數千噸的驅逐艦同樣被命中時竟沒有沉沒,這是為什麼?
二者都沒能採取攔截的措施。
(選擇最重要的選項)
理科知識題庫包含中學課本範圍內的物理、化學、生物等理科知識,中學理科知識的相關運用,如應用題、理科綜合題等,計算機科學、編程、新科技,及前沿科技知識,科學發展史中的人物、事件等。
如果你有其他有關理科知識的好題目,歡迎與我們分享 請發布理科知識的智力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