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這段文字摘自啟蒙運動時期最後一位主要哲學家(他調和了勒內·笛卡兒的理性主義與法蘭西斯·培根的經驗主義)的介紹:
他生活中的每一項活動,如起床、喝咖啡、寫作、講學、進餐、散步,時間幾乎從未有過變化,就像機器那麼準確。每天下午3點半,工作了一天的( )先生便會踱出家門,開始他那著名的散步,鄰居們紛紛以此來校對時間,而教堂的鐘聲也同時響起。唯一的一次例外是,當他讀到法國浪漫主義作家盧梭的名著《愛彌兒》時,深為所動,為了能一口氣看完它,不得不放棄每天例行的散步。這使得他的鄰居們竟一時搞不清是否該以教堂的鐘聲來對自己的表。
括弧里應該填的這位哲學家
[2015年新課標Ⅰ卷25]兩漢時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執政大臣也主要從他們之中選擇,這被當時人們視為「安宗廟,重社稷」的「漢家之制」。漢代出現外戚干政的背景是
歷史猜猜看:
1.他是一位國王。
2.他在位超過50年。
3.他的家族延續千年,千年統治某個小王國。
4.雖然那個小王國也經常被人征服,但他們家族始終是統治家族。
5.他當國王的那些年,正是中國歷史上一個著名亂世時代。
6.他的小王國地處於中國邊疆地區,遠離漢文化核心區,但他卻極度仰慕漢文化,甚至自主改姓為某漢姓(可不是像李繼遷那樣是賜姓的哦)。
7.他還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徒。
8.他曾和某異教勢力長期交戰並多次打敗那個異教勢力。
9.他的小王國在兒子在位時被那個異教勢力滅亡,千年王族自此而亡。
請問:他自主改的姓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