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且句意明確的一句是?
A.自2007年3月始,經過集中創作、專家評審、社會徵集、定向邀約4個階段,歷時11個月,奧運會吉祥物的徵集工作最後順利完成。
B.世界各國對伊朗核問題之所以十分關注,不但是因為他牽涉到核擴散、地區安全問題,還在於這個問題處理得好不好,也會衝擊世界石油的供給,引發能源危機。
C.上海市一些房產中介表達了同樣的擔心,他們認為購房者務必要認真考慮房子的地段和價格,不可盲目跟風。
D.當冰雪皚皚之際,唯獨梅花昂然綻放於枝頭。對生命充滿希望和自信,教人精神為之一振。
貨品化指在產品的生命周期中,高利潤的新產品逐漸由於競爭的加劇和進入成本趨低而變成稀鬆平常且利潤微薄的產品。
根據上述定義,下列不屬於貨品化的是?
A.iPhone的出貨量不斷創下新高,已經成為大眾手機,並因超過50%的利潤率成為其主要利潤來源。
B.光碟機在推出之初價格高昂,但隨著技術壁壘的消除,價格不斷下降。
C.某種新葯因為仿製葯的出現而調低價格以求保持市場份額。
D.能手機的競爭隨著移動操作系統的同質化而強調硬體的性價比。
某年某國學校為教師提供培訓的具體情況為:38%的公立學校有1%-25%的教師參加,18%的公立學校有26%-50%的教師參加,13%的公立學校有51%-75%的教師參加,30%的公立學校有76%甚至更多的教師參加了這樣的培訓。與此相對照,37%的農村學校有1%-25%的教師參加,20%的農村學校有26%-50%的教師參加,12%的農村學校有51%-75%的教師參加,29%的農村學校有76%甚至更多的教師參加。這說明,該國農村學校教師和城市,市郊以及城鎮的學校教師接受培訓的幾率相當。
以下哪項如果為真,最能反駁上述論證?
戰略思維能力就是高瞻遠矚、統攬全局,善於把握事物發展總體趨勢和方向的能力。歷史思維能力就是知古鑒今,善於運用歷史眼光認識發展規律、把握前進方向、指導現實工作的能力。辯證思維能力就是承認矛盾、分析矛盾、解決矛盾,善於抓住關鍵、找准重點、洞察事物發展規律的能力。
①客觀地而不是主觀地、發展地而不是靜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統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聯繫地而不是孤立地觀察事物、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②從政治上認識和判斷形勢,通過紛繁複雜的表面現象把握事物的本質和發展的內在規律,在解決突出問題中實現關鍵突破,在把握全局中推進各項工作
③認真研究社會發展規律,把握全球發展的進程,對未來作出準確預判,未雨綢繆,順應世界發展的大趨勢,做人類文明的推動者和引領者
根據上述定義,下列哪項判斷最為準確?
A、①體現的是戰略思維能力,②體現的是歷史思維能力,③體現的是辯證思維能力
B、①體現的是辯證思維能力,②體現的是戰略思維能力,③體現的是歷史思維能力
在大氣層的自然狀態下,自由落體會受到空氣阻力的干擾。要排除這種干擾,就要創造一種真空環境。在伽利略所處的時代,人們無法用技術手段創造出真空環境。因此,伽利略只能在思維中撇開空氣阻力的因素,設想真空中的落體運動,從而得出自由落體定律,推翻了亞里士多德關於落體的結論。
要使伽利略得出的自由落體定律成立,必須以下哪項為前提?
股東代表訴訟是指當公司的合法權益受到不法侵害而公司卻怠於起訴時,公司的股東即以自己的名義起訴,所獲賠償歸於公司的一種訴訟制度。
根據上述定義,以下情形可以提起股東代表訴訟的是?
A.甲公司連續5年盈利,卻不向股東分配利潤。
B.乙公司由於經營不善,連年虧損,公司股東要求查閱會計賬簿,被公司拒絕。
C.丙公司經理私自以公司資產為他人提供擔保,公司董事會就此提出訴訟。
D.某公司拖欠丁公司大筆貨款已近兩年,而丁公司董事會和經理未採取任何措施索要。
下崗職工:是指由於企業的生產和經營狀況等原因,已經離開本人的生產和工作崗位,並已不在本單位從事其他工作,但仍與用人單位保留勞動關係的人員。
按照以上劃分標準,以下選項所述人員中可以稱為下崗職工的選項是?
A.房偉原來在糕點食品廠工作,半年前辭去工作,開了一個汽車修理鋪。
B.杜曉娟原來是某諮詢公司的辦公室秘書,最近,公司以經營困難為由,解除了她的工作合同,她只能在家做家務。
C.李東升原來在機床廠工作,因長期疾病不能工作,經批准提前辦理了退休手續。
D.沈生原來在汽車製造廠工作,今年53歲。去年工廠因產品積壓、人員富餘,讓50歲以上的人員回家休息,等55歲時再辦正式退休手續。
生物科技是利用科學技術和生物技術,對農業或其他方面進行改造。利用生物體、生物組織、細胞及其成分,綜合應用化學、生物學和醫藥學各學科原理和技術方法製得的用於預防、診斷、治療和康復保健的製品或其它現代生物技術研製的蛋白質或核酸類藥物。由於藥物資源有限,含量極微,因而使用高純度的分離工藝有一定難度,且成本昂貴。用生物基因工程方法生產這些藥物,就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些難題。
對文段末「這些難題」理解最準確的一項是?
「協調發展」被樹立為發展新理念,本身就是為了消弭差距,實現均衡。「協調」與「均衡」是一個微妙狀態,它們既需要把差距變小,又不可能「走齊步」「均貧富」。將各方面、各環節調適到最佳位置,相互協同有機推進,才算是高明的狀態。這就需要發展過程中時時抱有一種協調意識,不僅看得到差異和問題,更要拿捏得當統籌解決。不然,「協調」很容易變成「同質」,「均衡」也容易變成「均一」。那樣的結果,將完全背離「協調發展」的本意。
下列說法與上文意思不符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