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这段文字摘自启蒙运动时期最后一位主要哲学家(他调和了勒内·笛卡儿的理性主义与法兰西斯·培根的经验主义)的介绍:
他生活中的每一项活动,如起床、喝咖啡、写作、讲学、进餐、散步,时间几乎从未有过变化,就像机器那么准确。每天下午3点半,工作了一天的( )先生便会踱出家门,开始他那著名的散步,邻居们纷纷以此来校对时间,而教堂的钟声也同时响起。唯一的一次例外是,当他读到法国浪漫主义作家卢梭的名著《爱弥儿》时,深为所动,为了能一口气看完它,不得不放弃每天例行的散步。这使得他的邻居们竟一时搞不清是否该以教堂的钟声来对自己的表。
括号里应该填的这位哲学家
深夜,小旅馆大厅的一个角落。在外地完成案子的调查后,张平收拾行李,准备赶明天的火车回家。四个陌生的年轻人坐在一起打三国杀,张平凑热闹,一旁观看。
A某用吕布,B某用刘备,C某用张飞,D某用关羽。游戏进行到最后阶段。刘备、张飞是一伙,吕布、关羽是一伙。吕布有两点血,其余人都只有一点血。
A某打出一张“五谷丰登”,大家依次从“过河拆桥、杀、闪、丈八蛇矛”里挑选一张牌使用。
A某挑选了“过河拆桥”,笑道:或许运气好,可以赢了。
B某挑选了“杀”,痛苦的说:死定了,一切都看天命。
C某挑选了“丈八蛇矛”,笑说:今天运气还可以。
D某挑选了“闪”,无奈说:还是我运气不太好啊。
忽然之间,一声雷响,旅馆内一片漆黑。待服务员打开应急灯时,赫然发现,B某倒在血泊之中,手中紧紧握着两张三国杀纸牌。张平亮出身份,控制了现场,仔细看了一遍每个人手中的牌。
A某,吕布,有一张杀,一张过河拆桥;
B某,刘备,握着染血的两张闪,一张杀;
C某,张飞,有两张杀,一张丈八蛇矛;
D某,关羽,有一张杀,一张闪。
看罢,张平习惯性的用手抓抓短发,淡淡说:在这黑暗的几秒,能够近身杀掉B某的,只有我们之中,而且凶手很侥幸的以为自己度过了难关,实际上而这些三国杀,还是告诉了我真凶是谁。请推理,凶手是谁呢?你知道了吗?(回答字母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