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流动中,个体几乎居于风险的主要位置,即要承载由不确定风险所带来的所有后果。但是就信息获得、披露与结果承受等角度而言,个体基本上处于一种消极、被动的地位,而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掌控相应风险或获得更为对称信息的,却是掌握个人信息的平台或企业一方。因此,往往是有风险者无法负担风险,而风险掌控者却可能在负担风险之时“缺席”。
这段文字接下来最有可能讨论的是?
“黑兜,怎么看你天天吃这个东西啊?”
“什么这个东西,这叫巴旦木,新疆特产,很好吃哟!”
“切,有榴莲好吃吗?”“小子,榴莲那个……不敢恭维….”
“薰,你说奇不奇怪,医学院的小子,文学院的黑兜,两人那么谈得来。”
“这有什么难理解的,很正常啊!”七濑薰看着前面两人对小诺说。
几天后,食堂。
“今天人真多!”七濑薰抱怨道。“冬至嘛,大家都来食堂吃饺子,吃吃更健康啊,哈哈..”“小子真恶趣味。”被挤得不成样子的小诺转头看着吃完饺子正吃巴旦木的黑兜说。
“你们都快吃吧,要不凉了。话说,昨天买的这包巴旦木怎么这个味啊….”黑兜边吃边皱着眉头。
过了一会儿,三个人饺子还没吃完,黑兜突然趴在了桌子上,三个人见他呼吸急促,面色发红,还不停抽搐,马上把他送医院了。一路上,黑兜心跳十分快,还恶心呕吐,没到医院就咽了气………….
后经过诊断,黑兜是中毒身亡,警方调查后确定投毒者就在小子,小诺,七濑薰三人中。
请问:凶手是三个人里的哪个?
ABCD是象棋的棋友,按惯例每个月的这天晚上都要相约在A的家一起切磋棋艺。
A的家很简单,一个十多平米的地方再加一个厕所。甚至连饮水机都没有,每次到A的家除D自己带水外都喝生水。
这天晚上,和往常一样,大家来到A的家。大家都玩的很高兴。不知不觉中大家都睡着了。。。第二天醒来的时候,发现A趴在棋桌上死了,D打电话报了警。
死亡时间是凌晨3点,是被勒死的。。。ABC杯子中都有半杯水,JC发现了安眠药的成分,水壶中也有,但B杯中的安眠药似乎更重一些。D的却没有安眠药。每个人杯子上除了自己的指纹外就只有C的指纹。公用水壶上有ABC的指纹。
以下是BCD的供词:
【B】:到他家时我照常拿着公用水壶去厕所打生水。等C洗出杯子后我接了一杯喝。之后我和C下棋,然后不知怎么的就睡着了。对了,D好像没有喝生水。
【C】:杯子是我洗的,但杯子都一样大家都是随意拿的。B喝光那杯水后我就和B下了一局,然后我去喝了半杯水,解了个小手。回来发现B睡着了,然后我就和D聊天,聊着聊着我就什么都不知道了。然后就是D把我叫醒。
【D】:我不喜欢喝生水,而且一个公用水壶只够3杯的分量,所以我每次都自己带水。我和A都喝了水后就与A切磋,但他精神似乎很不好,没一会儿就睡着了,之后我去看BC下棋,聊天后看大家都睡着,我就躺下了。我7点醒来时发现死人了,就马上叫C起来,B死活叫不醒。我还以为他也死了呢。。。然后我报了警。
请问:是谁杀了A?破绽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