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流動中,個體幾乎居於風險的主要位置,即要承載由不確定風險所帶來的所有後果。但是就信息獲得、披露與結果承受等角度而言,個體基本上處於一種消極、被動的地位,而在很大程度上能夠掌控相應風險或獲得更為對稱信息的,卻是掌握個人信息的平台或企業一方。因此,往往是有風險者無法負擔風險,而風險掌控者卻可能在負擔風險之時「缺席」。
這段文字接下來最有可能討論的是?
「黑兜,怎麼看你天天吃這個東西啊?」
「什麼這個東西,這叫巴旦木,新疆特產,很好吃喲!」
「切,有榴槤好吃嗎?」「小子,榴槤那個……不敢恭維….」
「薰,你說奇不奇怪,醫學院的小子,文學院的黑兜,兩人那麼談得來。」
「這有什麼難理解的,很正常啊!」七瀨薰看著前面兩人對小諾說。
幾天後,食堂。
「今天人真多!」七瀨薰抱怨道。「冬至嘛,大家都來食堂吃餃子,吃吃更健康啊,哈哈..」「小子真惡趣味。」被擠得不成樣子的小諾轉頭看著吃完餃子正吃巴旦木的黑兜說。
「你們都快吃吧,要不涼了。話說,昨天買的這包巴旦木怎麼這個味啊….」黑兜邊吃邊皺著眉頭。
過了一會兒,三個人餃子還沒吃完,黑兜突然趴在了桌子上,三個人見他呼吸急促,面色發紅,還不停抽搐,馬上把他送醫院了。一路上,黑兜心跳十分快,還噁心嘔吐,沒到醫院就咽了氣………….
后經過診斷,黑兜是中毒身亡,警方調查后確定投毒者就在小子,小諾,七瀨薰三人中。
請問:兇手是三個人里的哪個?
ABCD是象棋的棋友,按慣例每個月的這天晚上都要相約在A的家一起切磋棋藝。
A的家很簡單,一個十多平米的地方再加一個廁所。甚至連飲水機都沒有,每次到A的家除D自己帶水外都喝生水。
這天晚上,和往常一樣,大家來到A的家。大家都玩的很高興。不知不覺中大家都睡著了。。。第二天醒來的時候,發現A趴在棋桌上死了,D打電話報了警。
死亡時間是凌晨3點,是被勒死的。。。ABC杯子中都有半杯水,JC發現了安眠藥的成分,水壺中也有,但B杯中的安眠藥似乎更重一些。D的卻沒有安眠藥。每個人杯子上除了自己的指紋外就只有C的指紋。公用水壺上有ABC的指紋。
以下是BCD的供詞:
【B】:到他家時我照常拿著公用水壺去廁所打生水。等C洗出杯子后我接了一杯喝。之後我和C下棋,然後不知怎麼的就睡著了。對了,D好像沒有喝生水。
【C】:杯子是我洗的,但杯子都一樣大家都是隨意拿的。B喝光那杯水后我就和B下了一局,然後我去喝了半杯水,解了個小手。回來發現B睡著了,然後我就和D聊天,聊著聊著我就什麼都不知道了。然後就是D把我叫醒。
【D】:我不喜歡喝生水,而且一個公用水壺只夠3杯的分量,所以我每次都自己帶水。我和A都喝了水后就與A切磋,但他精神似乎很不好,沒一會兒就睡著了,之後我去看BC下棋,聊天後看大家都睡著,我就躺下了。我7點醒來時發現死人了,就馬上叫C起來,B死活叫不醒。我還以為他也死了呢。。。然後我報了警。
請問:是誰殺了A?破綻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