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敬畏、獻身精神、同情心、辨別善惡的能力以及將理想付諸行動的執行力,這些素質反映了一個人的品格。過去,孩子們是從他們所處的文化中、生活的內容里接受了這些品質。現在我們卻目睹了所有這些品質在世界大部分地方崩潰。如果不想讓孩子們失去培養這些人類寶貴品質的機會,就必須有意識地依靠教育來培養他們。
這段文字主要講述了什麼內容?
仔細研究各地那些消失的地方特色美食、知名老店,我們會發現很多美味不是消失於「市場的選擇」,而是在動遷中無法接續。對城市來說,不能只有看得見的光鮮和便於量化的經濟增長指標,更需要有市井的味道、城市的記憶、百姓的情感。如何避免「改造對城市文化記憶的打斷」,是擺在中國眾多城市治理者面前的一個共同課題。在兩難中謀取兩全,兼顧城市繁華與人間煙火味,更需要制度的溫情和治理的智慧。
適合做這段文字標題的選項是?
植物葉片受傷後會露出綠色的汁液,同時葉片的清香會變得更加濃郁,這種「綠色清香」可引誘害蟲的天敵前來清除害蟲。研究人員利用轉基因方法將青椒合成香味酶的基因導入十字花科的擬南芥中,一旦有菜粉蝶的幼蟲啃食葉片,擬南芥散發的清香便會增強,隨後菜粉蝶的天敵粉蝶盤絨繭蜂大量擁來。這種寄生蜂把卵產到菜粉蝶幼蟲身上,在菜粉蝶幼蟲形成蛹前就可以把幼蟲吃個精光。研究人員因此得出結論,如果把這一項研究成果應用到蔬菜栽培方面,可大大減少農藥的使用量。
為了使研究人員的結論成立,必須補充以下哪一前提?
方言,指各地用語。周秦之時,政府派遣「軒使者」(乘坐輕車的使者)到各地搜集地方用語,並加以記錄整理。兩千多年前,西漢揚雄著《軒使者絕代語釋別國方言》,東漢應劭將此書名簡稱為《方言》,此後「方言」開始作為特定詞語使用。與方言對應的是雅言,后稱官話、國語,1956年後稱普通話並予以推廣。60年後,普通話推廣已非常成功,而方言卻面臨著式微、需要保護的局面。
根據這段文字,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小趙和小劉是非常熟悉的好朋友,兩家相距很近,疫情期間,小趙曾給本單位同處室的同事發了警示微信,小劉也給所在小區他認識的所有人發了警示微信,並進一步通過電話進行了確認提醒,小趙、小劉互通了電話,提醒近期不相互走動,小趙給小劉發過警示微信,小劉沒有給小趙發過警示微信。
根據以上陳述,以下哪項不可能?
二次創作:指使用了已存在著作物的文字、圖像、影片、音樂或其他藝術作品進行再次創作。二次創作並不是把別人的作品剽竊成自己的,而是明顯地以某作品作為基調來改編、仿作或加以發展。
根據上述定義,下面屬於二次創作的是?
仔細觀察自然是發現的開端,是認識事物奧秘的嚮導,我們要注意觀察自然界的各種事物、各種現象,注意大自然偶然疏忽留下的破綻,通過對這些________的觀察,追根尋源,讓大自然________出各種深藏的秘密。我們要以大自然為師,以自然之道來認識自然、適應自然、調節自然、改造和利用自然,使得人類社會________,不斷向前發展。
依次填入畫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有一個長為3,寬為1的長方形,分成了如下的三個連在一起的正方形。我們用三種顏色,紅黃藍來給每個正方形的邊染色,每條邊只染一種顏色。總共是10條邊。若一個正方形裡面,有兩條邊染了顏色i,另外兩條邊染分別了不同於i的另外兩種顏色,我們就稱這個正方形是i-顏色主導的。現在要求紅黃藍主導的正方形各一個,問符合條件的染色方法,一共有多少種?
公元1616年,莎士比亞與湯顯祖同年逝世。二人都可算作16、17世紀之交的偉大劇作家。二人都愛寫劇本,不過寫法卻不大一樣。比如《羅密歐與朱麗葉》故事臨近結尾,一雙戀人殉情身亡,慘烈的悲劇以雙方家族的和解收尾。和解的意願的確美妙,只可惜,莎翁用於和解的筆墨太過不經意,彷彿僅僅為了「和解」的概念草草應付收場。《牡丹亭》里的杜麗娘,因夢中的相遇而思,而哀,而死,又因此而還生,而圓滿。湯顯祖將筆墨揮灑於愛而不耗損於恨,推敲於柔美而不沉醉於暴力,他筆下的愛,期待、給予、容納、無嗔。
這段文字的主旨是?
空間規劃不科學,是對城市潛力最大的浪費。尊重城市發展規律,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水平管理,才能建設出生機無限的現代化城市。許多城市發展舉步維艱,背後幾乎都有規劃不科學的影子。要麼是思維僵化,總在原地踏步,要麼是好大喜功,搞脫離實際需要的空頭規劃。從空無一人的廣場、博物館、體育場,到庫存積壓的商品房、寫字樓,規劃一旦脫離實際,很容易透支發展潛力。
這段文字意在強調?
某工廠的生產線會排放大量廢棄物導致大氣污染,為了迫使該工廠改變生產流程,減少污染,當地居民決定對該廠銷量最大的產品——熒光燈進行聯合抵制。因為居民們認為對銷售量最大的產品進行抵制能夠最大程度地降低該廠的利潤。
以下哪項如果為真,最能質疑上述推論?
道行不深、處事不慎,這個說法順理成章。但這樣的分析似乎又失之偏頗。大學生也是學生,學生進入社會之前,其防騙的免疫力取決於教育的質地,而不是「天然防護力」。換言之,學校的防騙教育不到位,才是大學生受騙的主因。所謂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難免有套路。防騙教育的基本在於兩個層面:一是告訴學生管制好自己的慾念。有些騙局,其實未必是「大學生專屬」,即便是成年人或者世事洞明的長者,也有掉入圈套的概率。只要守住內心的自我律令,起碼「中招」的概率會小很多。
這段文字接下來最可能談論的是?
藝術創作世界沒有「安慰獎」,作品自身的水準遠比空談「磨劍」的口頭功夫來得重要。更何況有些標榜的「年數」,還未必真實。所以套用一句當下的流行語:少一些磨劍,多一些真誠。當然,這絕對不是說文藝作品不需要反覆打磨;恰恰相反,正是因為文藝作品需要真誠與耐心的打磨,我們才更應該對那些放衛星般的「數年磨一劍」說不,因為它將真正打磨作品的心血廉價化了——如果一個人用幾個月把自己十年前想到的點子寫出來就算是十年磨一劍的話,那些真正在三千多個日日夜夜裡一遍遍嘔心瀝血、鑽研雕琢的人,我們又該如何讚揚他們呢?
這段文字意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