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科學》雜誌指出,21世紀以來,全球平均氣溫一直在持續上升。其結論主要依據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於2013年發布的一份報告以及對美國國家海洋與大氣管理局運營的全球溫度記錄進行的修正記錄(糾正已知的海洋表面溫度記錄的偏差,吸納新的延伸到北極的路基監測站的數據,同時包括從2013年到2014年的觀測結果)。該報告與修正記錄的數據模型基本未考慮導致溫度上升的抑制因素的影響力,這些因素包括較弱的太陽輻射、火山氣溶膠對陽光以及海洋環流的阻礙等。
如果以下各項為真,最能削弱上述論證的是?
研究者認為,巨量的基性溢流玄武岩噴發至地表、火山噴發造成的溫室氣體濃度急劇升高等為全球性陸地風化作用增強提供了必要的條件。大陸風化作用將地表巨量的離子和營養鹽輸送至海洋,引發海水的富營養化和海洋酸化,進而導致海水缺氧、透光帶降低等危及當時海洋中生命生存的環境系統,這一效應積累到閾值后,最終引發海洋生態系統的崩潰並造成二疊紀末生命大量滅絕。
根據這段文字,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一個國際科學家小組攜帶數噸硫酸鐵粉末啟航前往南極,以研究能否以硫酸鐵為「肥料」促進南極海域海藻等微生物的生長來減緩全球變暖的速度。鐵元素可提高海洋生態系統生產力的理論在20世紀20年代就被提出,此後科學家們一直在對這一理論進行檢驗完善。科學家們近年來在位於赤道的太平洋海域進行實驗時曾發現,硫酸鐵確實能起到讓藍色海洋變綠的作用。硫酸鐵不僅可大幅度提高該海域硅藻等藻類的生長,而且一些微生物體內的葉綠素還因此增加了30多倍。
國際科學家小組所進行的研究,其可行性的依據是?
據估計,可能有數以百萬噸的塑料漂浮在海洋中。但是一項新研究發現,這些塑料有99%都消失不見了,研究人員認為大部分消失的塑料可能是被海洋生物吃掉了,並隨之進入海洋食物鏈。
下列哪項最能對上述結論的正確與否進行評價?
海洋石油開發對海洋造成污染主要表現在:生活、生產以及自然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含油污水排入海洋;發生意外漏油、溢油、井噴等事故。其最大危害是對海洋生物產生的影響。油膜和油塊能粘住大量魚卵和幼魚,使魚卵死亡、幼魚畸形,還會使魚蝦類產生石油臭味,而成年魚類、貝類長期生活在被污染的海水中,其體內蓄積了某些有害物質,當進入市場被人食用后則危害人類健康。防止海洋石油開發形成的污染要從加大技術革新和提高海洋石油開發工作者的環保意識抓起。
這段文字未提及海洋石油開發的?
鐵是所有有機體必需的基本營養物質,海洋浮游植物必須要從海水中汲取鐵質。海水中生成的鐵通常很少,因此對於廣大的海洋地區來說,鐵的有限性限制了浮游植物的生長。海水中的鐵主要來自河流中的懸浮質,然而這些含鐵懸浮質大多都在近海地區沉積下來,因此風塵的輸送成為遠離大陸的海洋中鐵的主要補給形式,尤其是對鐵量較少的地區(如高緯度海域)來說,這種補給對於浮游植物的生長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下列說法與原文相符的一項是?
全世界有超過15000個海洋保護區,絕大多數保護區都允許商業活動。人類已經充分利用甚至開發了全球 89%的魚類資源,並且摧毀了世界上近半數的珊瑚礁。科學家認為,為保護海洋生物健全的多樣性,全球至少 30%的海洋需要划入保護區。重要的是,大部分保護區應該靠近繁華的海岸。如果一片海域被隔離了足夠長的時間,魚類和生物多樣性就會出現反彈。繁盛的魚類也會逐漸向鄰近的水域擴散。智能化的海洋保護區甚至可以在多種壓力(如污染、變暖和酸化)下使海洋生態系統具有更強的恢復力。
從這段文字可以看出作者意在呼籲?
中國很早就有鮫人的傳說。魏晉時代,有關鮫人的記述漸多漸細,在曹植、左思、張華的詩文中都提到過鮫人。傳說中的鮫人過著神秘的生活。干寶《搜神記》載:「南海之外,有鮫人,水居,如魚,不廢織績。其眼,泣,則能出珠。」雖然不斷有學者做出鮫人為海洋動物或人魚之類的考證,我個人還是認為他們是在海洋中生活的人類,其生活習性對大陸人而言很陌生,為他們增添了神秘色彩。
作者接下來最有可能主要介紹的是?
文化與一個民族生活的自然環境密切相關,中國是典型的海陸複合型國家,因此也有著海陸複合型的文化基因,但我們的對外傳播卻往往側重大陸文化而忽視海洋文化,這也是一大遺憾。注重中國海洋文化傳播至少有兩點好處,一是容易讓西方人聽懂中國故事,因為主導當代世界的盎格魯-撒克遜文明就源於古希臘海洋文明,海洋可以成為中國與之溝通的橋樑。其次,中國的海洋文明以合作為手段,以和平為目的,沒有走上西方對外侵略的道路,因此是彰顯中國和平發展道路的重要內容。
這段文字意在說明?
有研究人員指出,自工業革命以來,人類活動的能力和範圍都顯著增加,與此同時,海洋的PH值卻在逐漸下降,因此人類活動與海洋酸化之間具有因果關係,這將給海洋生態系統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害。但是,反對者認為,大氣中本身含有的二氧化碳才是導致海洋酸化的罪魁禍首。如果沒有海洋吸收二氧化碳,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水平將遠高於當前水平,全球變暖的影響將更加嚴重。
以下哪項如果為真,最能削弱反對者的觀點?
地球表面的大部分都被海洋覆蓋,生命也誕生於海洋之中。然而,據估計,地球有80%的物種生活在陸地上,而海洋中僅為15%,剩下5%生活在淡水中。研究者認為,陸地棲息地的物理布局相對海洋可能更加支離破碎,是導致陸地物種更加多樣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以下哪項如果為真,最能加強上述結論?
A.地球表面可分成熱帶、南溫帶、北溫帶、南寒帶、北寒帶五個溫度帶,各溫度帶物種差異大,種類豐富。
B.深海相對於有陽光照射的淺海岸地區而言,基本上像個冰箱,而且門已經關上很久,物種遠不如淺海豐富。
C.根據某群島紀錄顯示,隨著時間推移,自然選擇甚至可以把兩個島嶼上相同物種的不同族群變成截然不同的物種。
D.森林覆蓋許多陸地,而樹葉和枝幹形成新的生態環境,海洋中的珊瑚也起同樣作用,但覆蓋海底的面積沒那麼大。
土衛二是土星的一顆被包裹在厚厚冰層中、含有海洋的小型衛星。近日,「卡西尼」號無人探測器探測到從土衛二表面的裂縫中噴出的汽柱中存在氫分子。科學家據此推斷,在土衛二的岩石核心與位於其冰殼之下的海洋之間,很可能正在發生熱液化學反應,這意味著土衛二幾乎具備了蘊育生命所必需的條件,未來人類可以對土衛二展開探索以尋找生命跡象。
以下哪項如果為真,最能質疑上述論證?
為保護海邊建築物免遭海洋風暴的襲擊,海洋度假地在海灘和建築物之間建起了巨大的防護牆。這些防護牆不僅遮住了一些建築物的海景,而且使海岸本身也變窄了。這是因為在風暴從水的一邊對沙子進行侵蝕的時候,沙子不再向內陸擴展。
上述信息最支持的一項論斷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