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流动中,个体几乎居于风险的主要位置,即要承载由不确定风险所带来的所有后果。但是就信息获得、披露与结果承受等角度而言,个体基本上处于一种消极、被动的地位,而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掌控相应风险或获得更为对称信息的,却是掌握个人信息的平台或企业一方。因此,往往是有风险者无法负担风险,而风险掌控者却可能在负担风险之时“缺席”。
这段文字接下来最有可能讨论的是?
低利率政策的初衷是刺激美国人迅速消费,以弥补危机带来的需求萎缩。但经历了数年的储蓄资产贬值后,相信低利率的刺激作用的边际效应已缩减到了几近于无。危机之初,开启低利率的另一个目的是为流动性紧张的金融机构提供“免费”资金,并帮助金融业补充资本。凭借零利率的借贷,银行可投资于政府债券,获得稳定而无风险的回报。可正因为此,银行丧失了为企业提供信贷这一风险和收益并存的业务和动力,从而未能够帮助中小企业创造就业岗位。
这段文字主要是?
前景理论,是指大多数人在面临获得的时候是风险规避的;大多数人在面临损失的时候是风险偏爱的;人们对损失比对获得更敏感的理论。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符合前景理论的是:
A.选择甲肯定赢500元;选择乙有50%的可能赢1000元,50%的可能什么也得不到。这时大部分人会选择甲。
B.采用甲方案,可以救200人;采用乙方案,有三分之一的可能救600人,三分之二的可能一个人也救不了。人们更愿意选择甲方案。
C.到达同一目的地,选择熟悉的路将会迟到10小时,选择陌生的路,有三分之二的可能迟到20小时,有三分之一的可能按时到达。人们更愿意选择熟悉的路。
D.如果选择甲肯定会损失1000元,选择乙50%的可能损失2000元,50%的可能不会损失。人们更愿意选择乙。
任何金融投资行为都存在一定的风险,这是毋庸置疑的,只是风险的大小不同而已,想要找到没有任何风险的金融投资项目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不能因此认为,风险既然难以避免,因而就无所谓,实际情况是减小、锁住乃至规避风险,或者较小的风险获取较大的投资回报,有一定的规律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把握。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
母亲年龄是唐氏综合征筛查所考虑的风险因素之一。一般认为,母亲年龄越大,宝宝出现遗传异常的风险就越高。当卵子里有一条多余的21号染色体时,胎儿就会出现唐氏综合征。随着女性年龄的增长,出现此类异常的风险也随之升高。最近,一些专家开始对这种筛查方法提出质疑,认为遗传异常并不仅仅只是女方年龄的问题。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专家质疑?
A.现代人因为环境以及生活习惯影响,容易产生基因突变,即便是健康夫妇也有生育“唐氏儿”的风险。
B.子宫基本不会随着年龄增长发生变化,只要激素水平充足,年老妇女的子宫也能够正常养育胎儿。
C.造成宝宝精神健康问题的重点似乎并不在于母亲的“绝对年龄”,而在于父亲与母亲的“相对年龄”。
D.精子的21号染色体也可能粘连多余的遗传物质,父亲的年龄越大,制造精子过程出错的概率就越高。
知情同意原则普遍适用于医疗领域,通过对患者进行风险告知来加强患者的自决权。医疗作为一种高风险活动,其风险来源主要包括医疗的固有风险和医方的过失。固有风险通常受制于医疗技术的客观发展水平,医方的过失风险系数指一方主观过错可能导致的风险。当然,此种风险也不排除可能会受制于相应医疗科学技术的实际发展情况。医方通过告知患者的相应风险,从而一定程度保证医疗风险的透明性与客观性。究其实质,更是一种风险的承担。
这段文字中,选取的关键词最恰当的选项是?
“男性蠢货理论”研究显示,大部分男性的确倾向于冒不必要的风险,且常常做出蠢事。医院急救中心的记录和死亡率统计都能印证这一研究结果。比起女性,男性更易受到意外伤害,在运动中受伤,或遭遇交通事故。造成这种男女差异的有文化和社会经济因素,例如男性参与危险性体育运动的机会更多。但也存在一种所谓“蠢货风险”,即毫无意义的风险,而心甘情愿冒这种风险的往往都是男性。研究人员已搜罗到大量奇闻轶事来佐证这个理论,但他们还希望对男女差异进行系统性分析。
这段文字未暗示的信息是?
最新研究显示,所谓“好胆固醇”也许并非真的那么好。研究引用大量基因资料,发现俗称“好胆固醇”的高密度蛋白胆固醇(HDL)水平即使升高,对降低心脏病风险也不一定有帮助;与此同时,因遗传因素而有较高HDL水平的人士患心脏病的风险并不低于天生HDL水平较低的人士。如果HDL真的有助于降低心脏病风险,前者患心脏病的机会应该较低。没有参与研究的学者对相关结果感到不安。
下列哪项最适合做这段文的标题?
①轮番上演的单方面毁约事件,不仅让相关企业蒙受了巨大损失,也让农民群体本身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②作为低于农产品价格周期波动的重要机制,订单农业一度被各方寄予厚望。
③到头来,几乎一切如故!农民仍不得不以一己之力,去应对不可预知的市场风险。
④然而近些年的实践表明,这一理想化的风险平抑工具,远远未能发挥预想中的作用。
⑤不少农民契约意识孱弱,动辄毁约甚至不以为意,一次次使得一只购销合同形同虚设。
将以上5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一项是?
有研究发现,那些每天坐着看电视和工作总计达10小时的女性,与每天通常坐8小时的女性相比,患结肠癌的风险增加8%,患子宫癌的风险增加10%,而且无论研究对象在不坐时有多活跃,都不会影响这个结果。
如果以上文段为真,则可以推出以下哪一项?
某研究组跟踪调查约7.5万名年龄在40~65岁的女性,时间长达24年,研究人员在考虑到已知的导致患乳腺癌的风险因素后,发现皮肤上痣多(15个或以上)的女性,患乳腺癌的概率比没长痣的女性高出35%,痣的数量是性激素水平的体现,痣越多表明性激素水平越高。因此可以认为,痣是乳腺癌发病的重要风险因素。
以下各项如果为真,哪项无法质疑上述结论?
美国法律规定,不论是驾驶员还是乘客,坐在行驶的小汽车中必须系好安全带。有人对此持反对意见。其理由是,每个人都有权冒自己愿意承担的风险,只要这种风险不会给别人带来损害。因此,坐在汽车里系不系安全带,纯粹是个人的私事,正如有人愿意承担风险去炒股,有人愿意承担风险去攀岩纯属他个人的私事一样。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对上述反对意见提出质疑?
A.尽管确实为了保护每个乘客自己,而并非为了防备伤害他人,但所有航空公司仍然要求每个乘客在飞机起飞和降落时系好安全带。
B.汽车保险费近年来连续上涨,原因之一,是由于不系安全带造成的伤亡使得汽车保险赔偿费连年上涨。
C.在实施了强制要求系安全带的法律以后,美国的汽车交通事故死亡率明显下降。
D.炒股或攀岩之类的风险是有价值的风险,不系安全带的风险是无谓的风险。
以下是在一场关于“是否应合法化”的辩论中正反方辩手的发言:
正方:反方辩友反对“安乐死合法化”的根据主要是在什么条件下方可实施安乐死的标准不易掌握,这可能会给医疗事故甚至谋杀造成机会,使一些本来可以挽救的生命失去最后的机会。诚然,这样的风险是存在的,但是我们怎么能设想干任何事都排除所有风险呢?让我提出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不把法定的汽车时速限制为不超过自行车,这样汽车交通死亡事故发生率不是几乎可以下降到零吗?
反方:对方辩友把安乐死和交通死亡事故作以上的类比是毫无意义的。因为不可能有哪个国家会作这样的交通立法。设想一下,如果汽车行驶得和自行车一样慢,那还要汽车干什么?对方辩友难道愿意我们的社会再回到没有汽车的时代?
正方论证预设了以下哪项?( )
Ⅰ.实施安乐死带来的好处比可能产生的风险损失总体上说要大得多。
Ⅱ.尽可能地延长病人的生命并不是医疗事业的绝对宗旨。
Ⅲ.总有一天医疗方面可以准确无误地把握何时方可实施安乐死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