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流動中,個體幾乎居於風險的主要位置,即要承載由不確定風險所帶來的所有後果。但是就信息獲得、披露與結果承受等角度而言,個體基本上處於一種消極、被動的地位,而在很大程度上能夠掌控相應風險或獲得更為對稱信息的,卻是掌握個人信息的平台或企業一方。因此,往往是有風險者無法負擔風險,而風險掌控者卻可能在負擔風險之時「缺席」。
這段文字接下來最有可能討論的是?
低利率政策的初衷是刺激美國人迅速消費,以彌補危機帶來的需求萎縮。但經歷了數年的儲蓄資產貶值后,相信低利率的刺激作用的邊際效應已縮減到了幾近於無。危機之初,開啟低利率的另一個目的是為流動性緊張的金融機構提供「免費」資金,並幫助金融業補充資本。憑藉零利率的借貸,銀行可投資於政府債券,獲得穩定而無風險的回報。可正因為此,銀行喪失了為企業提供信貸這一風險和收益並存的業務和動力,從而未能夠幫助中小企業創造就業崗位。
這段文字主要是?
前景理論,是指大多數人在面臨獲得的時候是風險規避的;大多數人在面臨損失的時候是風險偏愛的;人們對損失比對獲得更敏感的理論。
根據上述定義,下列不符合前景理論的是:
A.選擇甲肯定贏500元;選擇乙有50%的可能贏1000元,50%的可能什麼也得不到。這時大部分人會選擇甲。
B.採用甲方案,可以救200人;採用乙方案,有三分之一的可能救600人,三分之二的可能一個人也救不了。人們更願意選擇甲方案。
C.到達同一目的地,選擇熟悉的路將會遲到10小時,選擇陌生的路,有三分之二的可能遲到20小時,有三分之一的可能按時到達。人們更願意選擇熟悉的路。
D.如果選擇甲肯定會損失1000元,選擇乙50%的可能損失2000元,50%的可能不會損失。人們更願意選擇乙。
任何金融投資行為都存在一定的風險,這是毋庸置疑的,只是風險的大小不同而已,想要找到沒有任何風險的金融投資項目幾乎是不可能的,但是,不能因此認為,風險既然難以避免,因而就無所謂,實際情況是減小、鎖住乃至規避風險,或者較小的風險獲取較大的投資回報,有一定的規律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把握。
這段文字主要說明?
母親年齡是唐氏綜合征篩查所考慮的風險因素之一。一般認為,母親年齡越大,寶寶出現遺傳異常的風險就越高。當卵子里有一條多餘的21號染色體時,胎兒就會出現唐氏綜合征。隨著女性年齡的增長,出現此類異常的風險也隨之升高。最近,一些專家開始對這種篩查方法提出質疑,認為遺傳異常並不僅僅只是女方年齡的問題。
以下哪項如果為真,最能支持上述專家質疑?
A.現代人因為環境以及生活習慣影響,容易產生基因突變,即便是健康夫婦也有生育「唐氏兒」的風險。
B.子宮基本不會隨著年齡增長發生變化,只要激素水平充足,年老婦女的子宮也能夠正常養育胎兒。
C.造成寶寶精神健康問題的重點似乎並不在於母親的「絕對年齡」,而在於父親與母親的「相對年齡」。
D.精子的21號染色體也可能粘連多餘的遺傳物質,父親的年齡越大,製造精子過程出錯的概率就越高。
知情同意原則普遍適用於醫療領域,通過對患者進行風險告知來加強患者的自決權。醫療作為一種高風險活動,其風險來源主要包括醫療的固有風險和醫方的過失。固有風險通常受制於醫療技術的客觀發展水平,醫方的過失風險係數指一方主觀過錯可能導致的風險。當然,此種風險也不排除可能會受制於相應醫療科學技術的實際發展情況。醫方通過告知患者的相應風險,從而一定程度保證醫療風險的透明性與客觀性。究其實質,更是一種風險的承擔。
這段文字中,選取的關鍵詞最恰當的選項是?
「男性蠢貨理論」研究顯示,大部分男性的確傾向於冒不必要的風險,且常常做出蠢事。醫院急救中心的記錄和死亡率統計都能印證這一研究結果。比起女性,男性更易受到意外傷害,在運動中受傷,或遭遇交通事故。造成這種男女差異的有文化和社會經濟因素,例如男性參與危險性體育運動的機會更多。但也存在一種所謂「蠢貨風險」,即毫無意義的風險,而心甘情願冒這種風險的往往都是男性。研究人員已搜羅到大量奇聞軼事來佐證這個理論,但他們還希望對男女差異進行系統性分析。
這段文字未暗示的信息是?
最新研究顯示,所謂「好膽固醇」也許並非真的那麼好。研究引用大量基因資料,發現俗稱「好膽固醇」的高密度蛋白膽固醇(HDL)水平即使升高,對降低心臟病風險也不一定有幫助;與此同時,因遺傳因素而有較高HDL水平的人士患心臟病的風險並不低於天生HDL水平較低的人士。如果HDL真的有助於降低心臟病風險,前者患心臟病的機會應該較低。沒有參與研究的學者對相關結果感到不安。
下列哪項最適合做這段文的標題?
①輪番上演的單方面毀約事件,不僅讓相關企業蒙受了巨大損失,也讓農民群體本身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②作為低於農產品價格周期波動的重要機制,訂單農業一度被各方寄予厚望。
③到頭來,幾乎一切如故!農民仍不得不以一己之力,去應對不可預知的市場風險。
④然而近些年的實踐表明,這一理想化的風險平抑工具,遠遠未能發揮預想中的作用。
⑤不少農民契約意識孱弱,動輒毀約甚至不以為意,一次次使得一隻購銷合同形同虛設。
將以上5個句子重新排列,語序正確的一項是?
有研究發現,那些每天坐著看電視和工作總計達10小時的女性,與每天通常坐8小時的女性相比,患結腸癌的風險增加8%,患子宮癌的風險增加10%,而且無論研究對象在不坐時有多活躍,都不會影響這個結果。
如果以上文段為真,則可以推出以下哪一項?
某研究組跟蹤調查約7.5萬名年齡在40~65歲的女性,時間長達24年,研究人員在考慮到已知的導致患乳腺癌的風險因素后,發現皮膚上痣多(15個或以上)的女性,患乳腺癌的概率比沒長痣的女性高出35%,痣的數量是性激素水平的體現,痣越多表明性激素水平越高。因此可以認為,痣是乳腺癌發病的重要風險因素。
以下各項如果為真,哪項無法質疑上述結論?
某省銀行業監督管理局依法對某城市商業銀行進行現場檢查時,發現該行有巨額非法票據承兌,可能引發系統性銀行業風險。根據《銀行業監督管理法》的規定,應當立即向下列何人報告?
美國法律規定,不論是駕駛員還是乘客,坐在行駛的小汽車中必須系好安全帶。有人對此持反對意見。其理由是,每個人都有權冒自己願意承擔的風險,只要這種風險不會給別人帶來損害。因此,坐在汽車裡系不系安全帶,純粹是個人的私事,正如有人願意承擔風險去炒股,有人願意承擔風險去攀岩純屬他個人的私事一樣。
以下哪項,如果為真,最能對上述反對意見提出質疑?
A.儘管確實為了保護每個乘客自己,而並非為了防備傷害他人,但所有航空公司仍然要求每個乘客在飛機起飛和降落時系好安全帶。
B.汽車保險費近年來連續上漲,原因之一,是由於不系安全帶造成的傷亡使得汽車保險賠償費連年上漲。
C.在實施了強制要求系安全帶的法律以後,美國的汽車交通事故死亡率明顯下降。
D.炒股或攀岩之類的風險是有價值的風險,不系安全帶的風險是無謂的風險。
以下是在一場關於「是否應合法化」的辯論中正反方辯手的發言:
正方:反方辯友反對「安樂死合法化」的根據主要是在什麼條件下方可實施安樂死的標準不易掌握,這可能會給醫療事故甚至謀殺造成機會,使一些本來可以挽救的生命失去最後的機會。誠然,這樣的風險是存在的,但是我們怎麼能設想干任何事都排除所有風險呢?讓我提出一個問題,我們為什麼不把法定的汽車時速限制為不超過自行車,這樣汽車交通死亡事故發生率不是幾乎可以下降到零嗎?
反方:對方辯友把安樂死和交通死亡事故作以上的類比是毫無意義的。因為不可能有哪個國家會作這樣的交通立法。設想一下,如果汽車行駛得和自行車一樣慢,那還要汽車幹什麼?對方辯友難道願意我們的社會再回到沒有汽車的時代?
正方論證預設了以下哪項?( )
Ⅰ.實施安樂死帶來的好處比可能產生的風險損失總體上說要大得多。
Ⅱ.儘可能地延長病人的生命並不是醫療事業的絕對宗旨。
Ⅲ.總有一天醫療方面可以準確無誤地把握何時方可實施安樂死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