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一書生隨家人去外地經商,途中在路邊看到一隻受傷的狐狸。家人不予理會,書生卻心生憐憫,將狐狸抱至旅舍,悉心醫治。待狐狸傷愈,又將狐狸放歸山林。
一年後,書生獨自赴京趕考,行至山間,已到夜幕時分,卻不見有村落或旅舍可以投宿。忽見附近有一燈火微光,書生走近,見疏林中有一茅屋,因叩門求宿。
開門的是個素裝少婦,詢知來意后,即引書生入室。書生入座既已,因旅途勞累,不覺就在座上朦朧睡去。
及至醒來,天已黎明,乃與此婦告別趕路。此婦口佔一詩,云:「寒夜多蒙到妾家,爐中無火未烹茶。郎君此去登金榜,雨打無聲鼓子花。」書生聽罷,一時覺得此詩不知所謂,但又礙於賓主之分,不便多說,遂與婦人揖別,轉身上路。
書生剛出戶數步,回頭一看,哪裡有什麼茅屋?什麼婦人?只見樹木扶疏,只是一堆黃土,坐處則古冢旁一石也。書生不勝驚訝,急整裝前行。
書生趕至京城參加殿試,因其文采洋溢,火候純熟,竟得中榜眼。依例,殿試前三甲皆須面見皇上謝恩。謝恩畢,皇上賜宴。席間,皇上出一上聯,問眾人能否對出下聯?
上聯為:風吹不響鈴兒草
眾人正在思索之際,書生突然想起自己先前的經歷,隨口對出下聯:()
————————————————————————————————
括弧里應該填什麼?
宋朝有個大詩人叫梅堯臣,詩和文章都寫得好,在當時挺有名氣。他跟當時的大文學家歐陽修特別要好。
雖說梅堯臣有一肚子學問,可他不太走運,考了好多年,就是考不上進士。直到歲數大了,皇上才給了他一個「進士出身」的名,讓他參如編寫《新 唐書》的工作。梅堯臣覺著自個兒這麼大歲數了,也沒辦成什麼大事,這會 兒只好給朝廷編書。編書特別費功夫,興許書沒編完,自己就先入土了,這輩子恐怕沒多大起色了。
這一天,梅堯臣悶悶不樂地回到家裡,他嘆了口氣對妻子刁氏說:「我這會兒幹上了編書的差事,真算得上是'猢猻入布袋』了
刁氏雖說也一把年紀了,可平時挺愛跟丈夫開個玩笑。這會兒,她聽了丈夫的牢騷[láosāo]話,「撲哧」一聲笑了,說:「可不,您整整忙活了一輩子,也沒奔[bèn] 出個名堂,真算得上是()()()()() 了。」
梅堯臣聽 了,心裡挺不是滋味兒,只好「嘿嘿」地苦笑。
還真是這樣。書剛編完,還沒送給皇上吶,梅堯臣就死了。同事們都挺替他可惜[給朝廷編完書以後,編書的人差不多都能陞官]。
古代某國皇帝攜愛妃孔鶯鶯微服私訪結拜義弟雲龍。雲龍等人急忙施禮說:微臣參見皇上、孔妃娘娘。皇帝說:三弟,我這是微服私訪,你我還像以前一樣以兄弟相稱。雲龍說:微臣不敢。皇帝旁邊有一個陌生女孩,便問:這個女孩是誰家姑娘?怎麼以前沒見過?是不是你未來的兒媳,要不要我賜婚?雲龍說:回皇上,這個姑娘姓燕名若夢,她是來尋親的。皇帝問:尋親?尋什麼親?誰是她的親戚?
燕若夢說:回皇上,這事要從二十年之前說起。我家住在幽州,二十年前的的五月十六,蒙古韃子殺了我全家,只有我娘逃到深山活了下來。我娘想去投奔親戚,因為我朝的軍隊和蒙古廝殺,封鎖了所有道路,不許任何人通過,所以只好深山靠採摘野果為生。第二年的八月初四晚上,我娘在山洞睡覺,醒來的時候,發現身邊有個陌生男子,我娘被那個男子……我娘又羞又怕,想躲到外面,卻聽到外面有人說話,只好躲在山洞深處。
兩個人大喊:「公子!公子!」山洞裡男子說:「我在這兒!於威,是你嗎?」於威說:「公子!是我!你沒事吧?」另一個人說:「大哥,你嚇死我了!你沒事吧?」山洞男子說:「二弟,放心吧,我不會有事的。」於威說:「公子,我們先回去再說。」於是三人走了。
燕若夢拿出一個玉佩說:由於我娘在山洞裡,光線昏暗,又十分害怕,所以根本沒看清對方長相。是高是矮是胖是瘦是老是少也不知道。他們三人走後,我娘在地上發現這個玉佩,上面刻著個「燕」字。後來我娘懷孕生了我,那一天的事彷彿是一場夢,所以給我起名叫若夢。後來,不打仗了,我娘去投奔親戚,親戚也都死於戰亂。去年我娘暴病而亡,臨死前,我娘把我的身世告訴我,讓我來找我爹。
皇帝說:只可惜二弟十年前就戰死沙場,不然問問他,就知道你父親是誰了。鶯鶯,二十年前的事你還記得嗎?孔鶯鶯說:就是皇上忘了,臣妾也不可能忘了。那時候皇上還是太子。二十年前,韃子侵略我朝,先皇派皇上攻打韃子。於將軍和雲將軍奮勇殺敵,我們打了個勝仗。皇上一時大意,飲酒相慶,結果由於一時大意,被韃子夜裡偷襲,損失慘重。後來,於將軍請來燕洪將軍,才打敗韃子的。皇帝垂淚說:都怪朕年輕氣盛,誤中敵人誘敵之計,二十萬大軍損失過半,你妹妹也為了救我,也死於亂軍之中。那天正是你妹妹十八歲生日,朕又打了個大勝仗,本想慶祝一下的,沒想到……孔鶯鶯說:皇上節哀順變。妹妹能為皇上而死,也是他的榮幸。皇帝說:你還記得那幾天都是幾月幾號嗎?孔鶯鶯說:二十年前,七月初五,皇上打了個勝仗,晚上為妹妹慶生,結果韃子偷襲,我們都損失過半,深夜中都走散了。初六,皇上重整軍隊,死守幽州,並派於將軍去請燕將軍。八月初六,於將軍請回燕將軍,九月十八,擊退韃子。
皇帝說:當時燕將軍都已經五十多歲了,還能生嗎?雲龍說:半百得子的例子還是很多的。
請問:燕若夢的父親是誰?
南京是朱元璋定下的國都。南京城的東邊有一座鐘山,也叫紫金山,是挺有名的一座山。
朱元璋找了不少讀書人寫詩讚美鐘山,其實,這是朱元璋想讓這幫人說些好聽的,誇誇自個兒。這麼著,就有些愛溜須拍馬的人,想借寫詩的機會 吹吹朱元璋,要是皇上一高興,自己不就能撈上一官半職嗎?
這一天,有個叫鄧伯言的要見皇上獻詩。朱元璋就叫人把他請進了大殿,讓他當場寫一首《鐘山》詩。鄧伯言裝模作樣的想了一會兒,就把預先想好 的詩寫上了,交給了皇上。詩里的聯句(這些聯句,也常作對聯用)是這麼 寫的:
鰲足立四極;()()()()()。
朱元璋看了這兩句,美得不得了,一個勁兒的念。後來光念覺得不過癮[yǐn],就一邊念一邊用手拍打著桌子,念的聲兒越來越高,桌子也「啪啪」 的越拍越響。就在朱元璋挺得意的當頭兒,壞了,下邊那位詩人「咕咚」一聲躺在地上,背過氣去了。這是怎麼回事吶?
原來,朱元璋在上邊正得意,可鄧伯言誤會了。他看皇上念著自己的詩,忽然使勁地拍起了桌子,以為寫的詩得罪了皇上,皇上要大發脾氣了,那自己的小命還保得住嗎?想到這兒,鄧伯言臉發綠,眼發直,兩腿「得得得」 的哆嗦開了。
夜裡,殿內傳來一聲皇上駕崩的聲音,皇后瘋了似的搖著太醫「皇上還那麼年輕,早上還好好的,你別告訴本宮皇上是病死的,你說啊,嗚嗚……」
太醫:「回皇后,皇上他是中毒而死。」皇后不敢相信,回頭就給了皇貴妃一個耳光,「是你,是不是你,」皇后暈了過去。
狄偵探奉命查辦此案,他分別調查了皇上身邊的人
「蘇公公,皇上近日是不是吃了什麼特別的東西,皇上最喜歡吃什麼?皇上經常去哪裡?」
皇上身邊的蘇公公:「狄大人,皇上近日也沒吃什麼特別的東西,都是很日常的,皇上每天都會喝皇后親手熬的湯,菜嘛,皇上喜歡吃魚,還會吃一些糕點,淑妃這幾天都會給皇上送糕點。這幾個月,只要一下朝,批完奏摺,就會帶著皇貴妃一起去皇家池塘釣魚,可,今天早上皇上卻帶了淑妃去。
皇上臨死前一直都在說,是朕負了你,不要恨,對不起,朕欠你的還了……」
狄偵探去詢問了太醫皇上中了什麼毒
太醫:「這是一種慢性毒藥,積累多了就會毒發身亡,說來也奇怪,皇上在近日老是頭疼,記性也不好,臉色發青,臣想替皇上把脈皇上卻拒絕,一直都說朕沒事,還不讓臣說出去。」
偵探去調查了皇上身邊的人,
宮女A「昨晚皇上為了皇貴妃跟皇后大吵了一架,奴婢還聽到皇后說,你不要忘了那賤人的身份,她的父親可是……,夠了,朕無需你提醒,皇上就氣沖沖的走了」
宮女B「在宮裡,誰都知道皇后妒忌皇貴妃,貴妃被皇上專寵,皇后每次找貴妃麻煩,皇上每次都維護貴妃,聽說,皇上還想封貴妃的兒子為太子。」
御膳房負責人王公公:「狄大人,冤枉啊,我們給皇上的御食是絕對沒有問題的,給老奴一百個膽也不敢毒害皇上啊。」
淑妃:「今日我跟皇上一起去釣魚,他還好好的,沒有什麼不正常的,皇上釣魚的時候心不在焉,一邊喝酒,一邊說了一些我聽不懂的話,是朕負了你,是朕欠了你……」
皇后:「一群混賬,本宮的兒子是太子,本宮為何要毒害皇上,(瘋了一樣的笑)呵呵哈哈哈,也是,本宮那麼愛他,他卻偏偏愛上了那個賤人,你們都滾,滾」
狄偵探想去拜訪一下這位寵愛集一身的皇貴妃,剛進殿,他看見貴妃躺在地下,口吐鮮血,狄把她扶起來的的時候,貴妃:「不該……」然後就斷氣了
如果你是狄偵探,你覺得誰是毒害皇上的兇手,貴妃是自殺還是他殺?
對聯故事:紀曉嵐是侍讀學士,要陪乾隆皇帝讀書,每天除了給皇帝讀《漢書》以外,別無他事,真覺得無聊。同時,還要處處小心。俗話說「伴君如伴虎」,一時言語、行動不慎,惹惱了皇上,可就有罪受的了。因此,紀曉嵐心中悶悶不樂。乾隆知道他不大安心,也體諒他背井離鄉、深居皇宮的苦衷,加之他才學超群,就不忍責備他。一天,乾隆半開玩笑似地對他說:「紀愛卿這些日子臉色不好,必有心事,依我看,你是:口十心思,思妻、思子、思父母」
紀曉嵐正找不著由頭提探親的事呢,一聽皇上出對子,立刻跪下,虔誠地說 :「皇上說對了。如蒙恩准,回去省親,我乃是……」乾隆一看,人家都謝恩了,便順水推舟地准了紀曉嵐的探親假。你知道紀曉嵐是怎麼對的嗎?
謎語故事一則:
古代,北方匈奴常常舉兵侵犯中原,妄圖吞併中原來擴張自己的版圖。
一年,匈奴又要進攻中原。匈奴首領首先派人送來一張「戰表」。皇上展開一看,「戰表」上只寫有「天心取米」四個大字,苦想半天,怎麼也不解其意。無奈,皇上只得張榜招賢。
可是,滿朝的文武大臣竟沒有一人能破解,皇上又令人將告示貼在城門口。這時,京城有位名叫何瑭的小官看完告示后說,他願為皇上獻上退兵之計,皇上連忙宣何瑭上殿。
何瑭在殿上指著「天心取米」四個大字對皇上說:「天者,指吾國也;心者,指中原也;米者;指皇上也。不得了! 這『天心取米』就是要奪我江山,擒拿皇上。」皇上急忙問:「那怎麼辦呢?」何瑭說:「皇上別急,我自有退兵之計。」說著,何塘在四個字上各添上一筆,變成四個字,將原信又送回匈奴。
匈奴首領原以為中原不敢應戰,拆開信一看竟嚇得渾身發抖,也不敢輕易出兵了。
你能猜出改成了四個什麼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