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褚人獲的《堅瓠集》中記錄著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富翁貪「好客」的美名,卻又吝惜酒食。
一天,他家來了幾位詩人,他們等了好久,下人才端出兩盆水晶藕,客人們三兩筷就吃了個精光,之後就只見傭人來奉茶水,不見來人上菜。
這時,一位客人說道:「李太白曾經作詩『客到但知留一醉,盤中唯有水晶鹽』,現在刪去四字,形成一幅對聯,就很符合今天宴會的情景了。」
大家忙問刪減的方法,這位客人即誦道:「____________」
眾人聽后大笑不已。只刪四字,就恰如其分地諷刺了主人既貪名又吝嗇的可鄙作風,十分詼諧風趣。
高明是元末明初人,是有名的戲劇作家。《琵琶記》這出古典名劇,就是他創作的。高明在元末考上了進士,當過小官,後來辭官不幹了,隱居起 來,專門寫作。明初,朱元璋聽說了他的大名,請他出來做官。高明就借口 自己「年歲大了,一身的病」,沒有去。
高明從小就聰明好學,特別喜歡對對子。六七歲的時候,有一天家裡請了個客人來吃飯。飯菜擺好了以後,父親有事出去了,屋裡就剩下了高明和 客人。看著桌上擺著的好吃的,小高明忍不住了,就偷偷抓了一把,往嘴裡 塞。客人看著挺有氣,心想:我這個客人還沒吃吶,你這小傢伙倒槍先了。等到正式吃飯的時候,客人對高明的父親說:「聽說您這個兒子挺會對對子, 我出個上聯,讓他試試。」客人就說:
「小兒不識道理,上桌偷食;」
高明一聽,這個客人也真是的,當著父親的面揭自己的短兒,就不客氣地對了一句:
「()()有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