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某地南庄有一位畫家,技藝高超,遠近名氣很大。北庄也有一位畫家,對南庄的畫家有點不服氣,總想找機會會一會。一天,這位畫家來到南庄畫家院外,向僕人說明要求見他的主人,僕人將他請進院內。只見房門開著,僕人道聲「請進!」他用手一掀門帘,立即返身就走,嘴裡直喊「我服了,我服了。」他為什麼服了?
司明是一名商業間諜,長相十分帥氣。這天他接到任務要去威斯先生家竊取情報,於是他打暈了一名新來的體型相近的侍酒師,換上侍酒師的衣服,混進了威斯先生家。
機會很快就來了。
威斯先生是一名愛酒的富商,對葡萄酒十分了解,也有著極高的要求。這天午餐前,他指定了一瓶窖藏多年的葡萄酒,吩咐司明去取。
司明迅速地去酒窖取了那瓶酒,往高腳杯里加入剛從冰箱拿出來的冰塊和新鮮的切片檸檬,導入醇厚的酒液,最後撒下一小包無色無味的安眠藥,搖晃均勻後端給了威斯先生。
威斯先生接過酒卻沒有喝,而是冷笑一聲,叫來了保安。
「你不是我的侍酒師。」
請問司明在哪裡暴露了?
公主的戒指被偷了有幾個嫌疑人(其中一個是真正的小偷,小偷偷東西,內應幫他說話)
小偷說的是假話,在公主的僕人中有一個是小偷的內應,小偷的內應有時說真話,有時說假話,也有可能是全假,但不可能是全真。
公主的其他僕人和侍衛說的是真話(都很嚴謹)。
僕人A:公主,我當時看見騎士E,G,H沒站崗。
騎士E:你不要血口噴人好不好?
騎士G:公主,我當時的確沒在,因為當時不該我上崗。
僕人B:公主,我當時記得F在站崗。
僕人C:公主,我當時在那兒掃地呢。其實B她喜歡F。
僕人D:騎士F不是小偷,G喜歡C。
騎士G:公主,C沒撒謊。
騎士E:D是內應。
騎士F:B沒有撒謊,但是C她太氣人了!
誰才是真正的小偷?誰是內應?(從邏輯學,理論上分析)(騎士站崗時不可能偷東西的。)
年代:十九世紀初的歐洲鄉村
周四,A君的僕人報了警,他發現主人的屍體在花園中。
根據法醫驗屍報告,A君是一個年齡將近八十歲的老人,死於周三的下午八點。
丹尼警官錄取僕人的證詞如下:
僕人緊張的說道:「這不可能啊,每周三下午Z君都會來跟主人聊天。昨晚八點鐘Z君來到家中與主人聊天,在後院一直聊到晚上九點呢!我在大廳里一直聽到他們的談話聲。他臨走時說主人讓我不要去打擾他,所以我一直到今早才發現主人的屍體。」
丹尼警官根據僕人的證詞,前往Z君的豪宅居所,Z君是鎮里的土財主,中年喪偶,膝下無子,過著單身生活。丹尼警官來到豪宅卻發現Z君並不在家,他的鄰居是一名馬場主,每天早上很早起來給馬喂飼料,他說道:「Z君這兩天以來都很神秘,今天一大早就面色蒼白步履蹣跚的匆忙出門了,不知道他去了哪裡。」
丹尼警官回到警署便急忙的簽發了人生中第一封通緝令,但是不一會,聽說了案件經過並匆匆從醫院趕來的莫斯警長就進來把他臭罵了一頓,原來跟著莫斯警長一起來的還有Z君。
Z君的證詞坦言自己昨日確實是跟A君聊天,並且是從下午八點到九點,如此僕人與Z君的證詞便互相應徵了。
法醫可以肯定自己對於死亡時間的推測為準確的,誤差不大於半個小時。
那麼難道Z君是在跟鬼魂說話么?
誰是兇手呢?
聖經《新約•馬太福音》中的一則寓言:從前,一個國王要出門遠行,臨行前叫了僕人來,把他的家業交給他們,依照各人的才幹給他們銀子。一個給了五千,一個給了二千,一個給了一千,就出發了。 那領五千的,把錢拿去做買賣,另外賺了五千。那領二千的,也照樣另賺了二千。但那領一千的,去掘開地,把主人的銀子埋了。過了許久,國王遠行回來,和他們算賬。那領五千銀子的,又帶著那另外的五千來,說:「主阿,你交給我五千銀子,請看,我又賺了五千。」主人說:「好,你這又善良又忠心的僕人。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把許多事派你管理。可以進來享受你主人的快樂。」那領二千的也來說:「主阿,你交給我二千銀子,請看,我又賺了二千。」主人說:「好,你這又良善又忠心的僕人。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把許多事派你管理。可以進來享受你主人的快樂。」
那領一千的,也來說:「主阿,我知道你是嚴厲的人,沒有種的地方要收割,沒有散的地方要聚斂。我就害怕,去把你的一千銀子埋藏在地里。請看,你的原銀在這裡。」主人回答說:「你這又惡又懶的僕人,你既知道我沒有種的地方要收割,沒有散的地方要聚斂。就當把我的銀子放給兌換銀錢的人,到我來的時候,可以連本帶利收回。」於是奪過他的一千來,給了那有一萬的僕人。
以上故事說明了那個經濟學原理
某夜,城區郊外的一座古老莊園裡,發生一起盜竊案,莊園的主人林獨郎被刺死於書房,同事保險箱的現金珠寶皆已失竊。
林先生早年喪妻,屋子,只和一名老僕人獨居。案發時,老僕人恰好返家彈琴,因此知道3日後回來,才發現兇案。
警方趕到時發現,現場是封閉的(門窗都已經反鎖)。只有大門因傳出世仇,被強行破壞進入。同時,唯一沒有反鎖的氣窗旁有一枚巨大的血手印。
根據手印的大小判斷,該兇手身高6.5尺,但除了大門,警方找不到任何可供身高6.5尺以上的人逃離的氣窗。此外,老僕人之處前些日子回家探親時,曾在樹林外面見到一群流浪的人。後來終於找回食物,捉到兇手(不止一人)。
各位,你操刀這兩名兇手是誰嗎?他們是如何離開現場的呢?
主人讓他的一個僕人趕一群鵝到市場上去賣,並告訴僕人可以賣掉所有的鵝,也可以賣掉其中的一部分,只要合算就行。因為主人知道,這個對他十分忠誠的僕人是非常聰明的。
僕人從市場上賣鵝回來,主人問他:你趕了多少只鵝去賣?又賣掉了幾隻?僕人回答說:第一次我把這群鵝的一半還多半只賣給了一個年青人。第二次把剩下鵝的三分之一還多三分之一只賣給了一個婦人。第三次我把剩下鵝的四分之一還的四分之三隻賣給了一個老翁。第四次又將剩下的五分之一還多五分之一只賣給了一個小孩。最後還剩下十九隻鵝賣不掉了,只好把它們趕了回來。
主人聽得莫名其妙,僕人接著說:我並沒有把任何一隻鵝切開或弄殘廢。
那麼題中的老翁比小孩多買了幾隻鵝?
深夜裡的槍聲
這星期正是美國著名金融巨頭——海星召開董事會的時間。各大董事齊聚一堂,一時間,海星的辦公大樓下名車雲集,人來人往好不熱鬧。
開完會後,董事會成員之一的瑞德坐上自己的私家車,隨後駛進舊金山的一處高級別墅群。回到家后,僕人盡量躡手躡腳不敢打擾瑞德休息。晚上,聽到門鈴聲,僕人從門洞里看清來人是鐘點工。鐘點工走之後,僕人稍後就休息了。
誰知深夜兩點多的時候,僕人卻聽到了砰的一聲槍響,他一個激靈坐了起來,趕緊跑去客廳,發現主人瑞德已經倒地。被嚇傻的僕人半天才反應過來要去報警。警察勘查現場后發現,屋子裡沒有翻箱倒櫃的痕迹,也沒有丟失任何物品,兇手更沒有留下任何有價值的線索:指紋、腳印甚至氣味……警察們所能看到的就只是死者的屍體。
你知道兇手是誰嗎?如何作案的?
在一條村落里住了一個法術師及一個服侍了他30年的一個僕人. 法術師年紀漸老快將離世. 有一天, 法術師對僕人說:「我用僅余的法術幫你一達成一個願望吧, 但只能得一個願望. 你想一想再告訴我吧.」 僕人十分歡喜及回家問母親她的願望. 由於他母親是失明的, 所他母親希望可以恢復視力. 然後僕人問他太太她有什麼願望. 她說她們倆夫妻婚後10年都未能有小孩, 她想要個孩子. 然後, 僕人又走到他父親問他的願望, 父親說希望很有錢. 僕人想好了願望便告訴法術師他的願望, 究竟他許了什麼願望來滿足他母親, 太太及父親所要的呢? (答案不會是」多要三個願望」)
一天,邦德警長要看望住在海邊豪宅的好友卡洛斯。路上,他給卡洛斯打了電話,告訴他大約大半個小時後到。半小時后,邦德準時到達,可是在客廳等了5分鐘,還未見卡洛斯出現。這時僕人說:「老爺進去洗澡已經半個多小時了,會不會……」
邦德警長撞開浴室門,發現卡洛斯死在浴缸里了。從初步檢查的結果來看,他是溺水死的。
警察趕到后做了進一步分析,發現卡洛斯的肺部有大量的海水,並沒有淡水殘留物。而整個下午只有僕人一個人在家,沒有其他人來過。
邦德第一個反應就抓住僕人,說他是兇手。僕人拚命地否認他沒有作案時間,邦德警長打電話來的時候主人還在接電話,從那時到現在只有30多分鐘,可是從這裡到海邊卻要1個小時,就是坐飛機也來不及。但邦德警長卻一口咬定是僕人乾的。
請推理:邦德警長的判案理由是什麼呢?
張財主家的珠寶被盜,小偷就在五個看守珠寶的僕人中間,但不知道是誰偷了珠寶。僕人們之間彼此知道底細,而且偷了珠寶的僕人說的是假話,沒有偷珠寶的都說真話。
僕人甲說:「僕人丙說過『我的四個夥計中,有一個偷了珠寶』。」
僕人乙說:「僕人戊說過『我的四個夥計中,有兩個偷了珠寶』。」
僕人丙說:「僕人丁說過『我們五人都沒有偷珠寶』。」
僕人丁說:「僕人甲和僕人乙偷了珠寶。」
僕人戊說:「僕人丙偷了珠寶,另外僕人甲承認過他偷了珠寶。」
你能推理出,五個僕人中哪幾個偷了珠寶?
有個老婦人,住在日本,家裡很有錢,但是非常瘦弱,嗓子動過手術,聲音很小,腿也有毛病,必須要坐輪椅。她的別墅里有許多來自不同國家的僕人,老婦人當然是了解這些國家的語言才把他們招進來工作的,當然,為了方便,僕人們也都是會說日語的。而且為了保證老婦人的安全,這些僕人都被允許佩戴手槍。 之後某一天晚上,不幸的事情終於發生了。 加拉夏當時被老婦人邀請去做客,順便在老婦人家裡多住幾日。當天晚上,老婦人因為有點私事,率先回房去了。她的房間就在一樓,僕人R.A(女,英國人)將她送進去之後就被吩咐不準打擾她。之後,加拉夏獨自和幾個僕人在客廳呆著。 突然 ,窗外傳來一聲槍響,好像還伴著什麼東西破碎的聲音。加拉夏預感不妙,立刻帶著旁邊的兩個僕人:P.B(女,喬治亞人),T.C(女,義大利人)沖向老婦人的房間。到了房間門口,發現門被反鎖了,這是種鑰匙孔有鉛筆粗細的那種古老而華麗的鎖,鑰匙當然也是比較粗的那種。這時,外面巡邏的X.D(男,德國人)和R.A也沖了過來。旁邊的P.B喊了兩句XXXXXXXX,由於是喬治亞語,加拉夏聽不懂什麼意思也就沒在意。由於大家都沒有鑰匙,P.B當機立斷,掏出手槍,說了聲小心,退後點。接著對著鎖孔就來了一槍。等眼前的槍聲平靜下來以後,大家立即把門撞開,可是還沒等大家進去,恐怖的畫面就出現在了大家眼前:正對面的窗戶被擊穿,老婦人坐在輪椅上,死在了房間,離門比較近,右眼被子彈射中,慘不忍睹,柜子上的花瓶也被子彈擊碎了。報警之後,加拉夏開始檢查遺體。那唯一的一把鑰匙完好的放在死者的衣袋裡,而且據加拉夏回憶,當時並沒有其他人靠近屍體,窗戶只被擊穿了一個小洞,並沒有碎掉,而且還是反鎖的,門上也沾了少量血跡。這莫非就是密室殺人???第二天,警察在窗外樹林里找到了一把手槍,確認是T.C的,柄部有被什麼東西夾住過的痕迹,扳機上還有金屬刮過的痕迹,而且還曾經發射過。
警察就找來以上4位相關的僕人問話。 R.A:送主人回房后,我就忙自己的事去了,聽到槍響,我就跑過來看看。P.B:我之前一直和加拉夏他們在一起啊,不可能殺人的。T.C:手槍?恩,是我的,不過之前丟了,我怕受罰不敢告訴主人。X.D:巡邏時聽到槍響之後,沒發現可疑人影啊,我很擔心,就衝進房間去了。警方經過調查,發現死者早年做過很多買賣人口的勾當,而且這幾個僕人對老婦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憎恨。加拉夏經過仔細思索,恍然大悟:我知道兇手是誰了。他私下找到兇手,並進行了確認,結果果然如她所料,兇手供認不諱。那麼請你推斷,兇手是誰?作案手法又是怎麼樣的?
85歲高齡的鄧寧是一個著名的集郵家。今晚他在卧室里為一位朋友的集郵品估了價。朋友去客廳參加舞會,僕人走進來想幫助鄧寧上床休息,卻發現他伏在桌子上,因顱骨受到致命打擊而死亡,於是立即打電話請來了名探霍金斯。霍金斯看過屍體,判斷死亡時間約在20分鐘以前。僕人說: 「我進門時,好像聽見輕輕的關門聲,似乎是從后樓梯口傳來的。」
霍金斯仔細察看了桌子上的5件物品:一把鑷子、一本郵集、一冊集郵編目、一瓶揮髮油和一支用於檢查郵票水印的滴管。霍金斯走出房間來到樓梯邊,俯視下面的客廳,那兒正為鄧寧的孫女舉行化裝舞會。「誰將是鄧寧遺囑的受益者?」 「嗯……有我,還有今天舞會上的所有人都是。」僕人答道。
霍金斯居高臨下,逐一審視那些奇裝異服的狂歡者,目光最後落在一個扮做福爾摩斯的年輕人身上。他斜戴著一頂舊式獵帽,叼著個大煙斗,將一個大號放大鏡放在眼前,裝模作樣地審視著身邊一位化裝成白雪公主的姑娘。「你快去報警」霍金斯吩咐僕人,「為什麼? 」「我要拘捕這位 福爾摩斯先生。」
為什麼?
牛頓吹熄了蠟燭,拉起窗帘,刺眼的陽光射進來,照在桌上那些未經整理的原稿和書上,熱衷於研究工作時,牛頓總是把書本和雜物放得亂七八糟的,這也是牛頓最壞的習慣。
「啊!今天是星期天.」
牛頓想到該去教會一趟,先到浴室洗把臉,忽然靈感所至,想要在論文上寫下所感,臉尚未擦乾,就飛也似的跑到桌邊,臉孔上的水珠,還斷斷續續的往下滴。他拿起鋼筆,徑直把剛才的思想記下來。
「啊!」如此這般神速,對自己神助似的構想覺得很滿意,直到這時他才覺得臉孔濕漉漉的,也分不出是興奮的汗珠,還是末擦乾的水滴,擦乾臉,整裝完畢,忽忙趕到教會,彌撒已近尾聲,無所事事,本來想回家,可是和煦的陽光吸引著他,忽然興起散步的興趣,他在街頭徘徊了一個小時,才走回家。
進門一股烤焦的味道撲鼻而來,書房已被燒掉大半了,僕人及時發現,把火撲滅,才沒有波及其他房間。
「啊!是什麼東西引起火災呢?」牛頓進門就追問僕人。
「我也搞不清,初時只覺得窗口陣陣的濃煙,接著有火苗冒出,我才意識到火災,你出門的時候,有沒有吹滅蠟燭?」僕人問道。
他知道每當牛頓熱衷研究工作時,其他一些瑣碎事物,他是絕不會經意的。
「我,我記得很清楚,我是先把蠟燭吹熄,然後洗臉的,在洗臉時,我還回到桌上在原稿中寫了一段話,當時還沒有半點燒起來的痕迹,這些我都記得很清楚。」
「你桌上有沒有作實驗用的透鏡?凸透鏡受到陽光照射時,光線集中在一點,太久的話,也會造成火種,引起火災的,是不是?」
僕人分析著,牛頓的僕人對科學也頗有概念,牛頓仔細觀察被燒得面目全非的桌子,但是沒有凸透鏡的殘骸,在燒毀的書籍與原稿中,有一塊長20厘米,寬10厘米的玻璃板,他在五年前出版了一本書叫做《Princopa》,而這塊完好如初的玻璃板隔在此書和原稿之間,恰似一座小橋樑。
「主人,你看,這兒有一塊玻璃板,亦可能受光能的影響,而引起火災。」
「不!這只是一塊普通的玻璃,縱使受到日光的照射,也絕不會產生焦點,引起火災.」
牛頓一面回答,一面仔細觀察,想找尋引起火災的蛛絲馬跡。
「說不定,是有些妒忌我研究成果的壞傢伙,故意在窗口放的火。」
由於找不出失火原因,牛頓有種被害的感覺,可是僕人為了證明牛頓的假說不成立,強調著解說,當時他在庭院工作,未曾發現有可疑份子侵入,假使有人進入窗口,他在庭院,也絕對逃不過他的眼線。
可是,就在兩年後的一個早晨,洗臉時,牛頓忽然覺得空虛的頭腦里,有一道曙光射進的感覺。
「對了,那個大火的星期天早上,我也洗過臉,而且就在那時靈感突然來臨,唉!像這類單純的事情,怎麼當時就想不通呢。」
起火的原因,突然得以證明,同時他的神經質亦云消霧散,那麼牛頓對失火原因到底什麼結論呢?
某年夏天的一天,國王和王后在湖面上划船遊玩。王后突發奇想,說:「要是有一雙能在湖面上行走的鞋子該多好啊!」國王對隨從人員說:「誰要是能做出這樣一雙鞋來,本王就賞賜他一雙同樣大小的金鞋。」隨從中有一個聰明的僕人,他對國王說:「我可以辦到,但是您得給我時間。」國王愉快地答應了。
僕人說:「那麼半年之後,我就把那雙鞋呈到您的面前。」半年過後,僕人拿著一雙普通的布鞋呈給王后,說:「尊敬的王后,現在請您試試這雙鞋吧。」果然,王后實現了自己的願望,僕人也拿到了一雙金鞋。
你明白其中的原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