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首先,文學在強大歷史傳統中形成了價值和審美的相對獨立性,同時又在不斷進行自我調整,展現出對新技術相適應的一面,最終使得文學藉助技術平台進入網路。
②其次,網路通過設立新通道和新機制將文學納入共同發展的軌道。
③文學與網路的結合,經歷了既互相排斥又彼此吸引的矛盾運動。
④這樣的融合不僅改變了網路本身的內容構成,也讓網路世界成為一個有審美情感的、有價值溫度的、要素更加完備的生態場。
⑤在這一過程中,傳統文字倡導的權威性、崇高性和嚴肅性的美學逐漸被大眾審美加以消解逐漸形成了強代入感、重消遣性、易於讀者接受的語言和敘事方法。
⑥其中包括建立交互性的反饋機制、嵌入超文本的編輯方式、收費閱讀和打賞制度等,對文學展開技術馴服和資本誘導,促使文學發展趨向符合大眾審美和傳播標準。
將以上6個句子重新排列,語序正確的一項是?
自明清以來,大眾對於國史最熟悉的段落,大概是「三國」,這主要得力於羅貫中所寫的史傳文學《三國演義》。《三國演義》「據實指陳,非屬臆造」,但題材取捨、人物描寫、故事演繹則廣納傳說和野史素材,並藉助藝術虛構。在受眾那裡,《三國演義》經常被當作三國信史,故清代史家章學誠稱其「七分實事,三分虛構,以至觀者往往為之惑亂」。這種「惑亂」,就是信史與史傳文學兩者間的矛盾性給讀者帶來的困惑。「文」與「史」固然不可分家,但又不能混淆,也不能相互取代。一旦以「文」代「史」,便會導致「惑亂」。
這段文字主要說的是?
勒•克萊齊奧摘取2008年諾貝爾文學獎,在中國算是個「爆冷」的消息。畢竟,儘管在將近20年的時間裡,他的作品只零零星星地在國內圖書市場上出現過;儘管他是中國最早譯介過來的法國當代作家之一,國內讀者對他的認識怕是還停留在名字的階段。甚至僅僅是名字,也是相當一級的法國文學愛好者才聽說過。這既不說明讀者無知,也不說明諾貝爾獎有所謂的「獨特品味」,而只是說明一直存在的文學與大眾文化的差距而已,差距本身並沒有高低之別。
對這段文字理解正確的是?
網路詩歌寫作給了詩人充分的自由。年輕詩人有可能利用網路的作用力,消解某些文學刊物的話語霸權。與公開出版的詩歌刊物相比,網路詩歌有明顯的非功利色彩,意識形態色彩較為淡薄,作者寫作主要是出於表現的慾望,甚至是一種純粹的宣洩與自娛。這裡充盈著一種自由的精神,從而給詩歌帶來了更為獨立的品格。網路為任何一個想要寫詩並具備一定文學素養的人打開了一扇通向詩壇的門。
下列選項中,對這段話理解正確的是?
任俠精神之所以能夠成為唐代突出的文學現象,是因為當時的社會生活為它提供了深厚的土壤。社會上盛行的遊俠風氣,一旦和特定時期的歷史需要、社會思潮相結合,就形成強大的精神力量,從而影響了人們的生活理想和文學理想。商業資財的積累和城市規模的擴大,為遊俠的活動提供了物質基礎;北方游牧民族的大規模內地遷徙,不僅給中土文化注入了新鮮的血液,而且也使其雄傑剽悍的風尚深入內地。但是,盛唐的詩人們之所以不約而同地從任俠風氣中吸取詩情,其根本原因還在於它提供了這個時代所需要的精神力量。它所體現的,是一種力的美,運動的美,是構成唐詩永久魅力的奧秘之一。
任俠精神能夠成為唐代突出的文學現象,其原因不包括?
遲鈍的人說,文學需要天分,我既沒有天分,就生來與文學無緣。縱然努力,也於事無補,白費精神。聰明人說,我有天分,這就夠了,努力不單是多餘的,而且顯得天才有缺陷,天才之所以是天才,正在他不費力而又過人的成就,這兩種心態都很普遍,誤人不淺。
根據這段文字可以看出,作者認為?
文學有宣傳的作用,但宣傳不能代替文學;文學有教育的作用,但教育不能代替文學。文學作品能產生潛移默化、塑造靈魂的效果,當然也會做出腐蝕心靈的壞事,但這二者都離不開讀者的生活經歷和他們所受的教育。經歷、環境、教育等等都是讀者身上、心上的積累,它們能抵抗作品的影響,也能幫助讀者理解作品。讀者對每一本書都是「各取所需」。只有日積月累、不斷接觸,才能在不知不覺間受到影響,發生變化。
這段文字意在說明?
有評論家說,真正的文學永遠出自與現實衝突的高貴而不屈、純潔而溫柔的心靈。當代文學研究和批評的一個特點,就是它面對的是一個正在生成的不穩定、不明晰的對象世界,而批評意味著道路和光明,意味著改變生活的巨大力量,真正的批評應該充滿熱情和責任感,應該充滿擔當的精神和行動的勇氣。
這段話隱含的一個說法是?
文學最基本的特徵是對自由心靈的表達,是偉大思想與豐富想象力的結合,而「網路文學」的特質正是「表達的高度自由」、強烈的「個性化」和非功利性。網路作家在現實生活中有著各種各樣的身份與職業,而且絕大多數與文學無關,他們的知識結構與身份背景千差萬別,他們的創作也因此有著別樣的風情與廣闊的視野。網路文學往往以顛覆經典文本的面貌出現,在寫作中以輕鬆、嘲諷的氣氛取勝,與傳統文學正兒八經的敘事、抒情相比,神與貌皆相去甚遠。這就要求我們以全新認知面對這一文學形態。有學者提出,網路文學最鮮明的特徵是「寫作」與「生存」的共生狀態,這與目前主流文壇的寫作方式有很大不同,他們是「在生存中寫作」,而職業性作家文學則在很大的意義上是「在寫作中生存」。
下面敘述中,不屬於網路文學特徵的選項是?
古人寫詩「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寫小說,動輒「閉門謝客,披閱十載」。現在許多作家每年出好幾部長篇,幾十萬字,個把月就寫成了。沒有對生活的日積月累,沒有對人生的深思熟慮,沒有對寫作的精心布局,沒有對文字的字斟句酌,反覆修改,怎麼會有精品?又怎能抵抗時間的淘汰?「創作」如果說不同於別的工作,就在於一個「創」字;如果說有難度,也在於一個「創」字,既不同於前人,又不同於自己。
這段文字主要表明?
過去的文學批評,基本上面對的是一個相對單一的傳統文學與文壇,而現在的批評在傳統文學或主流文學之外,還要面對市場化的文學,網路文學或新媒體文學。如果要如實描述現在的批評與現狀的關係,可以說是:一個縮小了的批評,在面對一個放大了的文壇;一個相對傳統的批評,在面對一個活躍不羈的文壇。這種事實上的不對等和不平衡,正是批評的難處與挑戰之所在。因而,批評需要人們的理解,當然更需要基於理解的多方面的扶持。
這段文字主要想表達的意思是?
有一個小孩,在上中學時,父母曾為他選擇文學這條路。只上了一學期,老師就在他的評語中寫下了這樣的結論:「該生用功,但做事過分拘禮和死板,這樣的人即使有著完善的品德,也決不能在文學上有所成就。」後來,一位化學老師了解到他的這個特點后,就建議他改學化學,因為做化學實驗需要的正是一絲不苟。改學化學后,他好像找到了自己的人生舞台,成績在同學中遙遙領先。後來,他榮獲了諾貝爾化學獎,他的名字叫奧托·瓦拉赫。
這個故事主要告訴我們?
前些年,在中國幻想文學領域,承神話傳說、志怪小說衣缽而來的玄幻文學固然枝繁葉茂,舶來后移栽在中國文化土壤上的科幻文學卻未成氣候——在眾多文學類型中,它長期處於邊緣化地位。雖然這跟中國的文化特徵有關——不同於美國文化中的探索未來傾向,中國文化更講究回溯傳統,文藝創作也傾向於歷史敘事而非瞄準人工智慧、太空探索等題材。但反映科技和未來想象力的科幻文學藝術,今天不應再成短板。尤其是中國移動互聯網經濟和巨型對撞機、量子通信網路走在世界前列的當下,中國科幻應展現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格局和科技想象力。
這段文字意在說明?
就本質而言,《人民文學》質量高低,_________,與傳播媒介所處位置並沒有必然的因果關聯。從某種意義上講,銷量也不能必然反映文學的真正價值,今天的暢銷作者中,有多少能經得起歷史的檢驗呢?有媒體統計發現,2010年,王蒙、賈平凹、周國平、麥家四人的總版稅,比不過一個「當年明月」,但這並不能因此就否認這四人的文學造詣。
填入畫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句是?
在充滿著複雜流動性的轉型中國,小說家對時代的整體性把握將越來越不可能,任何想從整體上對時代命名的企圖和衝動將不得不最終淪為可笑的堂·吉訶德。但是,這也給寫作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思路,既然把握大的時代已經不可能,那麼就可以仔細打量將那些被大時代所遮蔽的現代人生活中的小,讓文學真正回到它的本源——文學是人學,文學應關注個體在此岸世界的存在,關注那些與個體生命存在有關的尊嚴、自由及其異化問題,關注與真誠、美好、焦慮、敬畏等與文學和人有關的基本問題。
這段文字意在說明文學創作?
很多作家希望網路文學作品具有普世性,強調藝術性,不僅止步於稱作網路文學,甚至希望網路文學終歸能走向文學。在網路的限制之下,評論界一直有個小焦慮---沒有發明或者創造出一種應對網路文學的評論方式。從《詩經》到唐詩宋詞的文學評論傳統認為,思想性、意識性以及現在網路文學所強調的娛樂性,這其中的任何一方面只要能夠達到極致都是好文學。從傳統文化裡面孕育出的一整套評論方式是不會輕易改變的,能改變的只有今天的評論家面對具體作品的視角和對不同作品的闡釋方式。
對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準確的一項是?
文學走進互聯網,獲得了一個嶄新的平民化開放視野,網路上自由、兼容和共享的虛擬空間,打破了精英寫作對文學話語權的壟斷,為願意上網創作的網民提供了「人人都能當作家」的機會。這種「新民間文學」,標誌著文學話語權向民間回歸。儘管如此,網路寫作仍然不能與「人民寫作」相提並論,因為文學的「人民寫作」並不取決於傳媒的公共性和參與的廣泛性,而取決於這種文學的人民性價值取向和為廣大民眾喜聞樂見的審美品格。
這段文字主要說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