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由电子和原子核构成。电子在原子核外分层排布。原子第一层最多排两个,第二层最多排两个。最外层最多排8个,次外层最多排18个。
下列阳离子(原子失电子而带正电的粒子)中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是
注:元素周期表中的排名数字,就是该原子未失电子前拥有的电子数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也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分析。它在地质、冶金、机械、化工、农业、食品、轻工、生物医药、环境保护、材料科学等诸多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对原子吸收光谱的发展历史中,各阶段后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第一阶段:1817年,弗劳霍费(J. Fraunhofer)在研究太阳连续光谱时成为发现暗线的第一人,由于当时尚不了解产生这些暗线的原因,于是就将这些暗线称为弗劳霍费线。
第二阶段:1955年,澳大利亚的瓦尔西 (A. Walsh) 发表了他的著名论文“原子吸收光谱在化学分析中的应用”奠定了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基础。
第三阶段:1959年,苏联的里沃夫发表了电热原子化技术的第一篇论文,使得电热原子吸收光谱法的绝对灵敏度更加精确,原子吸收光谱法得以向前发展了一步。
第四阶段:随着原子吸收技术的发展,使用连续光源和中阶梯光栅,结合使用光导摄象管、二极管阵列多元素分析检测器,设计出了微机控制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为解决多元素同时测定开辟了新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