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上有兩種時間計量系統:基於地球自轉的天文測量而得出的「世界時」和以原子振蕩周 期確定的「原子時」。「世界時」由於地球自轉的不穩定會帶來時間的差異,「原子時」則是相對恆定不變的。這兩種時間尺度速率上的差異,一般來說一至兩年會差大約1秒時間。
從這段話中可知:
原子吸收光譜分析也稱原子吸收分光光度分析。它在地質、冶金、機械、化工、農業、食品、輕工、生物醫藥、環境保護、材料科學等諸多領域有廣泛的應用。
以下對原子吸收光譜的發展歷史中,各階段后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第一階段:1817年,弗勞霍費(J. Fraunhofer)在研究太陽連續光譜時成為發現暗線的第一人,由於當時尚不了解產生這些暗線的原因,於是就將這些暗線稱為弗勞霍費線。
第二階段:1955年,澳大利亞的瓦爾西 (A. Walsh) 發表了他的著名論文「原子吸收光譜在化學分析中的應用」奠定了原子吸收光譜法的基礎。
第三階段:1959年,蘇聯的里沃夫發表了電熱原子化技術的第一篇論文,使得電熱原子吸收光譜法的絕對靈敏度更加精確,原子吸收光譜法得以向前發展了一步。
第四階段:隨著原子吸收技術的發展,使用連續光源和中階梯光柵,結合使用光導攝象管、二極體陣列多元素分析檢測器,設計出了微機控制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為解決多元素同時測定開闢了新的前景。
元素指自然界中一百多種基本的金屬和非金屬物質,它們由一種原子組成。其原子中的每一個核子具有同樣數量的質子,用一般的化學方法不能使之分解,並且能構成一切物質。原子是化學反應不可再分的基本微粒。原子在化學反應中不可分割,但在物理狀態中以分割,由原子核和繞核運動的電子組成。分子由原子構成,是構成物質的一種基本粒子的名稱,是單獨存在、保持化學性質最小的粒子。根據上述定義,下列選項正確的是:
題目來源:山西省2019年行測第77題
X分子具有Y結構,串聯起了大量的原子,由該分子組成的某種物質在同類型的物質中具有很強的的導熱性。很明顯,分子內包含大量原子是使得該物質擁有極強的導熱性所必不可少的。
以下哪項如果為真,最能削弱上述結論( )
原子由電子和原子核構成。電子在原子核外分層排布。原子第一層最多排兩個,第二層最多排兩個。最外層最多排8個,次外層最多排18個。
下列陽離子(原子失電子而帶正電的粒子)中最外層電子數為8的是
註:元素周期表中的排名數字,就是該原子未失電子前擁有的電子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