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名高考"狀元"因面試成績不理想被香港大學拒之門外,這與內地高校追逐考生、為招收到"狀元"而津津樂道,各地大捧高考"狀元"等現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此舉引來軒然大波,媒體紛紛將矛頭指向"應試教育"。筆者認為,香港大學招生和"素質教育"並沒有太大的直接關係,他們只是按照自己的要求錄取學生,這種標準只是香港的標準,至於是否是優異或是適合內地情形,那就見仁見智了。
作者支持的觀點是?
春秋末至戰國時期,各家往往以早期記載的五帝、三代作為理想標準,衡量各諸侯國的治理效果。孔子欲恢復周禮,表明他心目中是認可周代文武之治的。荀子反對孟子言必稱三代、盲目崇拜先王的歷史觀,而大講「法后王」認為今勝於古。漢代儒家的古今觀主要是秉承了孔、孟先師祖堯舜、憲章文武的是古非今論,而東漢前期思想家王充則旗幟鮮明地提出「漢盛於周」的歷史發展標準。宋代以後,又多了個漢唐評價標準。到底三代與漢唐孰優孰劣,人們也辯論不已。其實,爭論背後的實質是用什麼樣的模本看待當時的治理成效。
對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準確的選項是?
有人認為,藝術創作和藝術評價,是一件純粹個人的事情,對藝術作品的看法可以________,不存在什麼標準。有些人認為好的藝術,另一些人卻________。也有人認為,標準是大工業生產的產物,在私人訂製的差異化時代,多元化、多樣性早已取代了________的標準。互聯網從技術上提供了越來越多個性化服務的可能,也由此給予人們極大的自由。
填入畫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過去5年,全國貧困人口從6431萬減少到2688萬,但我們的貧困標準一向比國際的標準低,如果貧困標準上調到年人均純收入1500元,貧困人口總數將增多,可能再回到9000多萬甚至上億。這段文字意在說明( )。
歷史學家:我們不應該用現在的觀念來評價亞歷山大大帝。對一個古代的英雄人物,應該用當時的文化標準對他們進行評價。也就是說,亞歷山大大帝是否達到了當時領導者的理想水平?他是否提高了當時人們對公正的理解?在當時的情況下,他是否被認為是一個公正和有才幹的統治者?
學生:可是,如果不使用其他時期的文化價值標準進行評價,也就不能夠判斷亞歷山大大帝是否提高了當時人們對文化價值的判斷標準。
學生在回答歷史學的問題時,運用了以下哪種論證方法?
A、如果使用歷史學家的原則,那麼將會涉及到很多現在的學者無法知道的知識
C、指出歷史學家的原則用在亞歷山大大帝身上,並不能證明他是一個英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