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燃燒化石燃料釋放到大氣中的大量二氧化碳實際上不會導致溫室效應——即全球平均溫度的上升。因為如果二氧化碳的供應量上升,植物就會更大量地消耗該氣體,所以它們會長得更高大,繁殖得更茂盛,那麼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終將保持穩定。
下面哪項如果正確,將最嚴重地削弱這一結論,即目前釋放到大氣中的大量二氧化碳不會引起溫室效應?
A.當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上升時,海水就會更多地吸收二氧化碳。
B.植物腐爛時會產生甲烷,這是另一種能顯著地引起溫室效應的氣體。
C.從工業革命開始時起,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的上升引起了農業生產率的提高。
D.二氧化碳含量在地球的歷史中多次上升或下降的事實說明有一些能逆轉溫室效應的生物作用。
PM2.5是指大氣中直徑小於或等於2.5微粒的顆粒物,也稱為「可入肺顆粒物」。直徑相當於人的頭髮粗細的1/20。PM2.5的主要來源是發電、工業生產、汽車尾氣等過程中燃燒產生的殘留物。因為這些顆粒物太輕,很難自然降落在地面上,而是長期懸浮在空氣中,可直接通過呼吸進入肺部甚至融入血液。PM2.5直徑小,在大氣中的停留時間長,輸送距離遠,多含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硫酸銨等有害物質,因而對人體健康和大氣環境質量的影響很大。
根據上述文字,下列表述不正確的是?
如果沒有閃電,人類將失去一位勤勞的「清潔工」。雷電交作時,大氣中的部分氧氣被激發成臭氧,稀薄的臭氧不但不臭,而且能吸收大部分宇宙射線,使地球表面的生物免遭紫外線過量照射的危害。閃電過程中產生的高溫,又可殺死大氣中90%以上的細菌和微生物,從而使空氣變得更加純凈且清新宜人。
這段文字主要介紹了?
相對於影響範圍較小、較方便找到污染源頭的水污染、噪音污染,大氣污染的成因複雜,往往是跨地域的工業污染、汽車排放乃至烹飪油煙等等,再加上特定的天氣因素共同造成了霧霾等災害性天氣。這就很難將某天的霧霾歸因於具體的哪個、哪幾個企業的污染,那麼受大氣污染損害的公民該向誰索賠?又如何抗辯自身罹患的疾病等是大氣污染造成,而不是其他原因造成的?如果公民真的起訴一長串的可能的污染企業,那麼結果就是眾多污染企業攤薄了賠償款,不能起到震懾污染企業的作用。
作者接下來最有可能講的是?
大氣污染物分為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從污染源排進大氣后,直接污染空氣的稱一次污染物,主要有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二氧化氮、顆粒物(飄塵、降塵、油煙等)、氨氣及含氧、氮、氯、硫有機化合物以及放射性物質等。二次污染物是由於陽光照射污染物,排入環境中的一次污染物在物理、化學因素或生物的作用下發生變化,或與環境中的其他物質發生反應所形成的物理、化學性狀與一次污染物不同的新污染物。
根據上述定義,下列沒有提及二次污染物的一項是?
A.火山爆發噴出的二氧化硫與大氣中的氧結合會形成硫酸霧或硫酸鹽氣溶膠,引起環境酸化,後者還會通過直接或間接輻射強迫作用影響氣候變化。
B.顆粒物質是漂浮在大氣中的固體和液體微粒,顆粒物質能散射和吸收陽光,使可見度降低,影響交通,增加汽車與航空事故。
C.工業生產排放出的氮氧化物和乙醛會發生光化學反應生成過氧乙醯硝酸酯,該物質強烈刺激眼睛,會引起呼吸困難、心功能障礙和肺功能衰竭等一系列癥狀。
D.汽車發動機排放的污染物中的氮氧化物和碳氫化合物,經陽光照射,在大氣中形成光化學煙霧,對人類呼吸系統產生極大危害。
有研究人員指出,自工業革命以來,人類活動的能力和範圍都顯著增加,與此同時,海洋的PH值卻在逐漸下降,因此人類活動與海洋酸化之間具有因果關係,這將給海洋生態系統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害。但是,反對者認為,大氣中本身含有的二氧化碳才是導致海洋酸化的罪魁禍首。如果沒有海洋吸收二氧化碳,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水平將遠高於當前水平,全球變暖的影響將更加嚴重。
以下哪項如果為真,最能削弱反對者的觀點?
一直以來,科學家都在追尋一個問題的答案,那就是:究竟是什麼給了地球足夠的氧氣,使其能孕育出動物和人類。地球大氣中出現氧氣是在距今24億年前。約4.7億年前,苔蘚類地被植物在地球上迅速蔓延,直到4億年前,地球大氣中氧氣含量才達到今天的水平。因此,有科學家認為,地球氧氣大增源自苔蘚類地被植物。
下列項如果為真,最能支持上述科學家的觀點。
A、地球上最早出現的陸生植物出人意料地多產,他們大大提升了地球大氣中的氧氣含量
B、通過電腦模擬估算出:在4.45億年前,地球上地衣和苔蘚所產生的氧氣佔總氧氣量的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