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富翁,財富自由,人前顯赫。
可是隨著時間的流逝,縱有億萬家財又有什麼用呢?
兩天前我才64歲,可是明年我就67歲了,真是歲月催人老。
那麼請問:你能判斷出下面哪一句是正確的嗎?
在產品競爭激烈時,許多企業大做廣告。一家電視台在同一個廣告時段內,曾同時播放了三種不同手機的廣告。渲染過分的廣告適得其反。大多數消費者在選購產品時,更重視自己的判斷,而不輕信廣告宣傳。
上述陳述隱含著下列哪項的前提?
甲、乙、丙三人對某公司所有人員是否會開車做出如下推測:
甲說:「該公司有人會開車。」
乙說:「該公司的李經理和王會計都不會開車。」
丙說:「該公司有人不會開車。」
如果三人的推測只有一個為真,則下列哪項判斷必然為真?
某班級聯歡會,老師給11位小朋友蒙上了眼睛,並從20件只有背部寫有號碼且編號為1~20的球衣隨機選出11件,給小朋友穿上,每個小朋友都不知道自己穿的幾號球衣。然後老師摘掉他們的眼罩,每人分發兩個氣球和一枚鋼針,並說出要求:
下面,我要不間斷的進行敲鼓,每一輪,你們有50秒的時間觀察別人的球衣是奇數號還是偶數號。當我加快敲鼓節奏以後,是給你們判斷自己的球衣號碼是奇數還是偶數的時間,每一次僅持續10秒。如果無法判斷,不可胡思亂想,只有確定的情況下,才能做決定。若確定自己穿的是奇數號球衣,請扎破其中一個氣球;若確定自己穿的是偶數號球衣,才能兩個氣球都扎破。如果判斷失誤,將受到一定的懲罰。
(遊戲開始)
第一輪:沒有人扎破氣球
第二輪:沒有人扎破氣球
第三輪:依然沒有人扎破氣球
第四輪:有人扎破了氣球
老師很高興地說:恭喜你們,全部判斷正確。
問:最終剩下幾個氣球沒扎破?
有兩個在2到90之間(包含2與90)的整數,主持人請甲和乙兩個數字邏輯分析高手猜這兩個數。先同時告知甲乙雙方:兩個數的和大於11、兩數的積小於260。再單獨告訴甲這兩個數的和,單獨告訴乙這兩個數的積。由甲乙輪流發言,請甲先說。
第一步,甲:我不知道這兩個數,但我知道乙也不知道這兩個數。
第二步,乙:一開始我不知道之兩個數,但知道甲也不知道這兩個數:現在我仍然不知道是哪兩個數。(乙還有一句話:「無法判斷甲現在是否知道是哪兩個數」沒有說出來。)
第三步,甲:我仍然不知道是哪兩個數。
第四步,乙:哈哈!我知道是哪兩個數了!
第五步,甲:哈哈,我也知道這兩個數了!
請問:這是哪兩個數?
有報告指出,今年上半年,國內手機累計銷售超過6000萬部,其中國產手機共銷售2800萬部。因此,有媒體判斷國產手機復甦了。
下列哪一選項如果為真,將有力地支持上述判斷?( )
錢穆先生曾說:「做學問可訓練做人。」初聽不免令人困惑:「做學問」是少數人從事的職業,並非人人可為,更非人人必為,除了享受其研究成果,可謂與大多數人的生活毫無干係。不過,若我們把思路放開,錢先生此言也不難理解。這裡的關鍵在「訓練」二字:治學的道理、方法,許多根本就來自日常生活,兩者雖有深淺之別,卻是一脈貫通。比如,我們幾乎需要時刻面對各種情勢,判斷是非準確,甚或涉及身家;而專業性的學術訓練,一個核心工作就是學習精確而審慎地做判斷。
這段文字意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