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清末年是充滿無奈與熱血的時代,儒術與西學的碰撞,讓這個年代像春秋戰國一般百花齊放。
台灣位處東海防線,深具戰略地位,首當其衝,受列國分裂之苦。
丘逢甲於同治三年(1864年)在福建省台灣府淡水廳苗栗堡銅鑼灣出生。 因生逢甲子年,故稱逢甲。 幼聰穎,六歲能文,14歲即考取秀才,得到巡撫丁日昌的賞識,譽為「東寧才子」。 25歲赴福州鄉試中舉。 次年(光緒十五年(1889年)),至燕京赴試,考中進士,同年五月,著主事,分部學習,被任命為工部虞衡司主事。 但丘逢甲無意在京師做官,以「親老需侍」為由返台,受台灣望族,原籍漳州的筱雲呂氏(今稱神岡呂家)禮聘講授漢文。
光緒二十年(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丘逢甲奉旨督辦團練。 次年,清軍戰敗,李鴻章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割讓台灣,台灣人民激憤,丘逢甲呈文,反對割台,然而依舊無力挽回。悲憤交加下,寫下哀鳴啼血的對聯:
宰相有權能割地,_ _ _ _ _ _ _。
隨後,丘逢甲倡立民主國,率紳民奉旗、璽及總統印,獻於巡撫唐景嵩,並聲援義軍反抗。 三日後成立台灣民主國。
請問該對聯為下列何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