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曰:「夫物之不齊,物之情也。或相倍蓰,或相什百,或相千萬。子比而同之,是亂天下也。」其哲學寓意是?
A、事物之間或事物內部普遍存在矛盾
B、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可相互轉化
C、內部矛盾總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動力
D、矛盾著的事物及每個側面各有特點
古人云:立善法於天下,則天下治;立善法於一國,則一國治。
以下哪項與上述古人說法的形式結構最為相似?
A、民生在勤,勤則不匱
B、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C、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
D、儉則約,約則百善俱興;侈則肆,肆則百惡俱縱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
以下哪項是上述論證所隱含的前提?
A、得道者必勝失道者
B、得到者多,則天下太平
C、君子是得道者
D、失道者必定得不到幫助
中國人說,「隔教不隔理」。信仰不同,其道相通。在文明的路上,因擁有共同的價值內核,往往________。除了開放包容的文化心態,中華文明裡還具有獨特的「天下觀」。「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這种放眼天下的________和擔當,已經成為深入我們骨髓的文化基因。
填入畫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A、不謀而合 度量
B、一脈相承 胸襟
C、一拍即合 氣勢
D、殊途同歸 情懷
新浪微博 70,000+
移動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