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逻辑考试后,兰兰、晶晶、玲玲在一起讨论考试成绩,兰兰说:“如果我能得到100分,则晶晶也能得100分。”晶晶说:“我看兰兰能得100分,我不能得100分。”玲玲说:“如果我能得100分,则晶晶得不了100分。”事实上,考试成绩出来后,证明她们三个中只有一个人说的是真话。
下述说法中哪项是正确的?
“中央机关新录公务员超过八成来自普通家庭”,正是公务员考试“阳光”之体现。当前,还须让公务员考试更加阳光,需要有关部门进一步努力和探索,为招录优秀人才进公务员队伍提供平等机会。我国从1993年10月1日开始实施《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2006年1月1日开始实施《公务员法》,“凡进必考”逐渐成为公务员人才招录的主要途径,国家公务员考试吸引了大批高校毕业生及社会人士踊跃报考。可以说,是这些制度的保障与支撑,让公务员考试赢得了公众的信任。
依据文意筛选信息,要让公务员考试更加阳光的关键在于?
在毕业考试结束后,班长想从老师那里打听成绩。班长说:“老师,这次考试不太难,估计我们班同学的成绩都在70分以上吧。”老师说:“你的前半句话不错,后半句话不对。”
根据老师的意思,下列哪项必为事实?
英语六级考试结束后,关于王刚、刘超二人能否通过考试,宿舍同学有如下讨论:
王刚说:或者我能通过,或者刘超能通过,或者我和刘超都能通过。
李强说:王刚一定能通过。
杨帆说:刘超能通过。
赵进说:王刚没有可能通过。
考试成绩出来后,证明四人的话有两人说的是真的,两人说的是假的。
根据以上陈述,可推出以下哪项?
考试技术有先进和落后之分,但高校招考制度很难说有先进和落后之分。1993年,美国学者研究指出:考试制度与各国的国家教育制度及社会情况紧密结合,有些国家的考试制度具有高度持久性,而且不易改变;有些国家的考试制度则正在经历实质、甚至快速的改制。此外,各国考试制度的改革方向也不尽相同。
这段文字体现作者怎样的观点?
文化从一种习俗和个人创造力而来,转变为通过系统规范的教育而获得,这在隋唐时代有了显著表现,那就是科举考试的发明和普及。科举考试固然为国家迅速培养自己需要的人才提供了便利,但这种功利性的培养必然是扼杀文化的原创力。所谓教育愈多,愈加扼杀灵性,远离一个民族固有的风俗习性。这从来是个悖论。唐朝最伟大的诗人李白就没有走考试这条捷径,而是依靠自己的“天才”成就了他的千古英名。
这段文字中的“悖论”指的是?
学生A,B,C三人一起参加了物理和化学两门考试,3个人中,只有一个是聪明人。
A说:
如果我不聪明,我将不能通过物理考试;
如果我聪明,我将能通过化学考试。
B说:
如果我不聪明,我将不能通过化学考试;
如果我聪明,我将能通过物理考试。
C说:
如果我不聪明,我将不能通过物理考试;
如果我聪明,我将能通过物理考试。
考试结束后,证明这三个人说的都是真话,并且:
第一,聪明人是三个人中唯一的一个通过两门考试中某门考试的人
第二,聪明人也是三人中唯一一个没有通过另一门考试的人
那么,谁是聪明人呢?
小江、小汪、小马、小冯是同班同学。一次考试成绩公布后,当有人问起他们的考试情况时,他们回答如下:
小江:“这次考试我们四人中至少2人不及格。”
小汪:“这次考试我与小江都及格。”
小马:“这次考试我们四人中至少2人及格。”
小冯:“这次考试我与小马不都及格。”
若四人当中仅有一人说谎,且说谎的那位考试不及格,那么,关于这次考试,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①四人当中及格与不及格的人数对半分
②小江及格
③小汪不及格
④无法推知小马与小冯是否及格
刚进入大学的中文系学生小肖,得知学校要求所有学生在毕业前必须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小肖想:“我毕业后既不出国,又不从事外贸工作,干嘛毕业前要通过四级考试?”
下列属于小肖想法所包含的前提是:
有一位老教师认为,他在过去的监考经历中练就了一种特殊的技能,即能够判定应考者是否携带考试作弊资料。他的根据是,在监考时,看几眼应考者的眼神是否可疑;而在他认为可疑的考生身上,无一例外地都查出了考试作弊资料。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能削弱上述老师的结论?
Ⅰ.在他认为不可疑而未经检查的应考者中,有人是无意携带了考试作弊资料
Ⅱ.在他认为不可疑而未经检查的应考者中,有人有意地携带了考试作弊资料
Ⅲ.在他认为可疑并检查出考试作弊资料的考生中,有人是无意携带了考试作弊资料
董君君考完试了,她感觉自己考的不如赵荟源好。
赵荟源考完试了,他感觉自己考比赵熠好。
赵熠考完试了,他感觉自己考的比李兴芃好。
李兴芃考完试了,他感觉自己考的比董君君差。
孙奕杰考完试了,他感觉自己考的比赵荟源差,比李兴芃好。
考试成绩出来了,和每个人的感觉相反,那么谁考的最好?
大弟、二弟和三弟在一起争论谁是他们当中最漂亮的。
大弟说:如果我不漂亮,我物理考试就不能及格,我要是漂亮的话,我化学考试就能打满分!
二弟说:我要是不漂亮的,我化学考试就不及格了,我要是漂亮的话,我物理考试就能打满分!
三弟说:如果我不漂亮,我物理考试不及格,如果我漂亮,我物理就能打满分!
三个人争吵不已,一起来问墨镜,魔镜魔镜告诉我,我们三兄弟谁是最漂亮的人?
魔镜看了看三兄弟,表示很为难,良久。。。说道:
1·那漂亮的青年是唯一能通过某一门课程考试的人。
2·那漂亮的青年也是唯一不能通过另一门课程考试的人。
那么他们兄弟中,谁是漂亮的人呢?
在MBA的《管理学》课期中考试后,班长想从老师那里打听成绩。班长说:“老师,这次考试不太难,我估计我们班同学们的成绩都在70分以上吧。”老师说:“你的前半句话不错,后半句话不对。”
根据老师的意思,下列哪项必为事实?
ABC三人参加物理和化学考试。三人中只有一个聪明人。A:1、如果我不聪明我将不能通过物理考试;2、如果我聪明,我将能通过化学考试。B:3、如果我不聪明我将不能通过化学考试;4、如果我聪明我将能通过物理考试。C:5、如果我不聪明我将不能通过物理考试。6、如果我聪明我将能通过物理考试。考试结束后证明这三人说的都是真话。且:一、聪明人是三人中唯一一个通过这两门科目中某门考试的人;第二、聪明人也是三人中唯一一个没有通过另一门考试的人。请推理三个人中谁是聪明人?
有一天,逻辑补习班的老师宣布,要在全班举行一次考试,其内容是本学期所学的东西,特别是亚里士多德的256个逻辑形式。老师还说,举行这一考试,是因为学生们不用功,学得太慢。学生们听后挺不高兴,议论纷纷。他们问:“会在什么时候考试呢?”
老师故弄玄虚地说:“这就由我来定啦。从现在起到本学期结束,这当中任何一天都有可能,反正要让你们料想不到。”
下课后,鲍勃和帕特里西娅议论此事。鲍勃记忆力不佳,应付考试一向靠“临时抱佛脚”。他说:“只要我知道哪一天考试,我头天夜里突击一下,及格不成问题,可是这考试会在哪一天呢?”
帕特里西娅说:“别担心,鲍勃。我想老师只是逗逗我们,不会考试的。”
她的想法是:“这考试不会在学期最后一天,因为到了最后一天的前一天,大家都会知道第二天考试,就会死记硬背,做好准备了。”鲍勃说:“不错。可是从现在到期末前两天还有好些日子,会不会在这中间某一天呢?”
帕特里西娅耐心地解释:“期末前两天也不会。如果那是考试的一天,大家都会在那之前一天夜里做好准备。”
鲍勃这下子明白了:“依此类推,期末前3天、前4天都不会,任何一天都不会。酶,老师真会开玩笑,就是让我们天天不得安宁!他想让我们料想不到,办不到哩。真傻!”
于是,鲍勃和帕特里西娅放心了,但不把这想法告诉别人,看到别人天天苦读什么256个逻辑形式和别的烦人的东西,他们暗自觉得可笑。可是,一个星期以后,老师宣布当天举行考试。
“你不能这样做!”鲍勃说。
“为什么不能?”老师有点奇怪地反问。
“因为你说过要出乎我们意料。”
“不错,鲍勃。这不是出乎你意料吗?”老师以教训人的口气说完这句话,就开始举行考试了。
到底是老师说话不算数,还是鲍勃的推理有毛病呢?
在一次考试中,分别取得数学、物理、化学和外语成绩第一名的四位同学在一起议论:
甲:丁的外语考了第一名
乙:丙取得了物理考试的第一名
丙:甲不可能取得数学考试的第一名
丁:乙肯定取得化学考试第一名成绩宣告后,发现获得数学和外语考试第一名的两个同学的判断是正确的,而另外两名同学的判断是错误的。
下面哪个选择项是正确的顺序?( )
化学第一 物理第一 外语第一 数学第一
甲、乙、丙、丁是同班同学。 甲说:“我班同学考试都及格了。” 乙说:“丁考试没及格。” 丙说:“我班有人考试没及格。” 丁说:“乙考试也没及格。” 已知只有一人说假话,则可推断以下哪项断定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