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居民用电的价格一直偏低,该市准备实行居民用电阶梯调价方案,即当电量消耗高于当地平均水平一定幅度后按“二档”、“三档”等加价收费,有关人士认为该办法将对节约用电产生重大的促进作用。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人士的观点?
从2005年7月开始,敦煌研究院对莫高窟采用了预约参观办法。这一措施合理有效地调控和平衡了游客流量,一方面加强了洞窟的保护,另一方面给游客提供了更加优质的服务。实施预约参观办法以来,来莫高窟参观的人数逐年递增,年游客接待量由2004年的45万人次增加到2006年的55万人次。
由此可以推出:
酝酿效应是指当一个人长时间致力于解决某一问题而又百思不得其解时,如果他暂停下来去做别的事情,一段时间之后,他可能会忽然想到解决的办法。
下列属于酝酿效应的选项是?
A.小王找某份文件一时没有找到,过了两个小时他发现了那份文件。
B.晓峰写毕业论文遇到困难,几天后他参加学术会议时得到很多相关信息,并且理清了思路。
C.某修理人员在修理电视时查阅了大量线路图,终于修好了电视。
D.某研究人员申请一个项目迟迟没有得到有关部门批复,他转而研究别的课题,几个月后该项目得到了批准。
反对中小学生阅读《三国演义》,是一种杞人忧天的行为。这种家长式的焦虑非常可笑,就像劝阻孩子不要碰一块蛋糕一样,没有别的办法,只好说那块蛋糕里面长满了毒素。而事实证明,已经有无数人在吃过那块“蛋糕”之后是安然无恙的,再用夸张的词汇去形容它的不堪就是说谎了。
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个观点,即?
哲学小故事:
独裁国政府不得民心,但老百姓又无法通过民主机制表达自己的不满,这时出现了地下抵抗运动,从事或轻或重的各种破坏活动。
有一次,秘密警察总部门口发生炸弹爆炸,破坏严重。当局逮捕了30个知名反对派人士,命令他们供出这次炸弹事件负责人的姓名,否则他们自己别想活命。至少要供出两个案犯的姓名。
政府总理郑重其事地发表电视讲话,宣布政府已抓到犯罪集团头目,待招供后宣判。
这30名反对派领导人不得不想对策。他们当中根本没有一个人参与炸弹事件,甚至也不知道那是谁干的。但秘密警察头子狞笑着告诉他们,若不供出案犯姓名,就统统枪毙。以前已有过多次先例表明,这政府虽然言而无信,但在处置反对派人士这一点上却是说话算数的。
这时,有一位反对派人士建议,与其大家送死,不如用抓阉儿的办法在他们中间挑出两个人去认罪,好让其余的人获释。
这办法似乎比大家全挨枪毙强一点。可是它合乎伦理吗?
抓阉儿的办法似乎有理,只牺牲两名不幸者以换取其余的人获释。但是下一次再发生炸弹爆炸,他们又会被抓进来。
这时,另一人建议,采取道义上惟一正确的办法:不理睬当局的恐吓,大家都宣布自己无罪,并历数当局的罪恶,等等。这样,即使死了,也死得清清白白。
大家莫衷一是,遂进行表决。这办法合乎伦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