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国的一份公文如下:“我国应立法限制使用石油制品生产塑料。我国对燃料的需要远远甚于对塑料的需要;而且,我国对进口石油越来越依赖,一旦战争爆发,石油进口被阻断,我国将陷入危机。如果减少制造塑料的石油制品用量,我们就能在独立自主和国家安全上迈进显著的一步。”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反驳上述论证?
几年前,某市开始对使用一次性塑料餐盒的餐厅征收处理费,餐厅每使用一个一次性塑料餐盒就要缴纳2元的处理费,自从征收这项处理费后,该市餐厅使用一次性塑料餐盒的数量逐年下降。
由此可以推出?
某塑料制品厂决定购买一批新的生产设备,以提高产量和效率,于是决定向当地某商业银行提出贷款30万元。塑料制品厂依法向银行提供了相关的书面材料后,银行信贷科通知塑料制品厂法定代表人前往商谈贷款一事。银行提出可以提供贷款30万元,贷款期限2年,但是银行要预先扣除利息,即将扣除2年利息后的余额发放给塑料制品厂。银行的做法让塑料制品厂觉得不能接受,双方最终没有签订贷款合同。
请问,企业向银行贷款,银行可以提前扣除贷款利息吗?
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类的需求使得塑料产量呈指数级翻倍。到了今天,即使已经意识到塑料无孔不入,人类依然对其无限依赖。目前,世界范围内每年消耗5000亿个塑料袋,每分钟有100万个塑料瓶的销量……研究显示,人类活动与垃圾排放,让大量塑料涌入海洋,其中体积大的最终会分解为微粒。而人们一度认为无比纯净的海冰中,已有数以万亿计的塑料微粒——每立方米海冰含240个塑料微粒,这一密度约是大太平洋垃圾带塑料微粒的2000倍。分析认为,北冰洋中部的塑料微粒分布非常复杂,而因海冰消融释放出的塑料微粒,将轻易“攻占”深水区域,被海洋中的滤食性动物吃掉,存留在它们体内,再经过食物链层层传递。
这段文字主要讲的是?
夏日高温炎热,水成为消暑的必备品。但对开车一族而言,久置在高温、闷热车厢里的饮料是健康的潜在威胁。用塑料制成的饮料瓶,用一次是安全的,如果重复使用就有致癌危险。这些饮料瓶在室温下,可保存较长时间,但若经阳光暴晒,就会发生材质老化、释放出有毒物质,人饮用瓶内的饮料后会出现恶心、呕吐等慢性中毒反应。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的是?
现在大多数用后即可废弃的塑料罐上都贴上了用以说明塑料的类型或质量的号码(从1到9)。具有最低编号的塑料品最容易被回收工厂回收,具有最高编号的塑料很少被回收。因此,消费者可以通过拒绝购买那些包装在最高编号的塑料制品内的产品,使不能回收的废物长期来看显著减少。下面哪项如果正确,最能严重地削弱上面的结论?
A.目前,收集、分类和回收被抛弃的塑料废品的费用要比用原材料制造的新的塑料产品的高。
B.许多消费者没有注意到印在塑料容器上的号码。
C.塑料容器经回收后,编号几乎总是在上升,因为回收处理会使塑料产品的质量下降。
D.那些将所有废弃的塑料容器收集起来以备将来回收的社区,只有在明显没有回收商来回收它们的情况下,才将有较高编号的塑料倾倒进垃圾堆里。
设计师让新的梦想世界有了创建的可能,在这个世界中,商品被视为唾手可得的魔法物品,而不是工厂生产出来的产品。也正是这些设计师们,赋予这些商品流线造型的一体化塑料外壳,将它们各不相同、不规整的零部件隐藏了起来。无数技术复杂的产品被强烈统一的视觉特征转化为艺术品,产品的操作流程也全都被掩盖了, 成为一种具有鲜明个性的产品。由于利用模塑制造成型,塑料产品往往呈曲线形态,殊不知竟然因此助长了流线型风格的热潮,并使之成为现代时尚的同义词。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一般来说,塑料极难被分解,即使是较小的碎片也很难被生态系统降解,因此它造成的环境破坏十分严重。近期科学家发现,一种被称为蜡虫的昆虫能够降解聚乙烯,而且速度极快。如果使用生物技术复制蜡虫降解聚乙烯,将能够帮助我们有效清理垃圾填埋厂和海洋中累积的塑料垃圾。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不能支持上述结论?
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类丢弃了多达10亿吨塑料,这种垃圾可能存在数百年甚至上千年。近日,一个科研小组在亚马孙雨林中发现了一种名为内生菌的真菌,它能降解普通的聚氨酯塑料。科研人员认为利用这种真菌的特性,将有望帮助人类消除塑料垃圾所带来的威胁。
科研人员的判断还需基于以下哪一前提?
当天,专机载着总统直飞日本。专机到达东京的情形,电视台通过卫星作了现场直播。007坐在电视机前等待自己的杰作。电视画面上出现了成田机场,机场正下着雪。不久,专机在纷纷扬扬的雪中出现了。007屏气凝神,注视着专机着地的瞬间。不知为什么,专机滑向跑道后,平安着陆,静静地停下了,没发生任何事情。安装了塑料炸弹的机翼上航徽清晰地出现在电视屏幕上。飞行中,照理炸弹是不会因为受到空气摩擦而脱落的。那么,塑料炸弹为什么没有爆炸呢?
据估计,可能有数以百万吨的塑料漂浮在海洋中。但是一项新研究发现,这些塑料有99%都消失不见了,研究人员认为大部分消失的塑料可能是被海洋生物吃掉了,并随之进入海洋食物链。
下列哪项最能对上述结论的正确与否进行评价?
间谍007在位于赤道附近的东南亚A国机场当机械师,负责为大型客机涂漆、修理。
1月8日,A国总统乘专机出访日本。007收到间谍总部的密令,要在总统归国前将其暗杀。007将高性能的塑料炸药弄成板状,再按机翼上航徽的形状切好,涂上相同的涂料,并粘在航徽上。因为机翼有油箱,所以炸弹一爆炸,霎时间飞机就会爆炸起火。椰电源开关装在主起落架的缓冲装置上,一旦着陆时的冲力导致压缩缓冲装置,炸弹开关就会启动。开关与机翼的塑料炸弹相连接,用导电涂料代替电线。在导电涂料的周围,为了不使电流漏到机体上,007还涂了绝缘材料。这样一来,飞机一旦起飞,就无法再着陆了,因为着陆的同时炸弹就会发生爆炸。 当天,专机载着总统直飞日本。专机到达东京的情形,电视台通过卫星作了现场直播。007坐在电视机前等待自己的杰作。电视画面上出现了成田机场,机场正下着雪。不久,专机在纷纷扬扬的雪中出现了。007屏气凝神,注视着专机着地的瞬间。不知为什么,专机滑向跑道后,平安着陆,静静地停下了,没发生任何事情。
安装了塑料炸弹的机翼上航徽清晰地出现在电视屏幕上。飞行中,照理炸弹是不会因为受到空气摩擦而脱落的。那么,塑料炸弹为什么没有爆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