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騎兵的歷史始於春秋戰國時期,趙武靈王「胡服騎射」是騎兵日趨重要的反映,但當時騎兵非常辛苦,只能依靠雙腿的力量夾緊馳驟顛簸的馬匹以保持平衡。西漢中期,西南邊陲的滇國騎兵開始普遍使用一種特殊的馬鐙,它使上馬和騎乘時有了一個很好的著力點,馬鞍前沿兩側各系有一根下垂至馬腹前側的繩子,繩端結成圓圈狀,騎馬者雙腳的大拇指各伸入一圈,蹬向馬腹前方,這種繩圈式馬鐙的圖像時常出現在滇國的青銅器上。公元3世紀左右,一種更為方便簡潔的上馬搭足用的鐵馬鐙在中華大地上出現,長沙金盆嶺西晉墓騎馬陶俑的單馬鐙再現了這段歷史。這些陶俑的馬鐙僅出現在左側,而且乘馬者的腳也沒踏在鐙里,表明這個馬鐙是供上馬時蹬踏之用。
下列說法與這段文字相符的一項是?
處於信息爆炸時代,沒有淺閱讀,就難以掌握必要的信息,但不能將此代替「深閱讀」。所謂深閱讀,乃是系統讀那些豐富我們人文素養的書,讀那些強化我們專業素養的書,讀那些陶冶我們思想情操的書。須知,那些大學問家的身後,都是有深閱讀鋪就的基石。那些事業上有大建樹的人,往往都有深閱讀相伴隨。青少年時期是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養成深閱讀習慣,才有正確的價值觀,也才能開闊視野、開拓思維。不認清這一點,青年人就很容易墜入淺閱讀的泥淖。
通過上文,可以揣測作者的主要意圖是?
二十四節氣起源於黃河流域,也反映了典型北方氣候特點。遠在春秋時期,中國就已經能用土圭(在平面上豎一根杆子)來測量正午太陽影子的長短,以確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個節氣。一年中,土圭在正午時分影子最短的一天為夏至,最長的一天為冬至,影子長度適中的為春分或秋分。春秋時期的著作《尚書》中就已經對節氣有所記述,西漢劉安著的《淮南子》一書里就有完整的二十四節氣記載了。
下列對「二十四節氣」的闡述,正確的一項是?
①由於各個作者對所描繪植物和繪畫手法有不同的認識,所以諸多本草著作中就出現了風格各異的插圖,但準確性欠佳。
②植物科學畫在中國有過輝煌時期,中國最早對植物的了解來自農業生產和本草醫藥的需要。
③本草學家把社會實踐中積果的植物學知識用文字記錄下來,並配以形象圖畫,使人們更容易識別和利用植物,其中最著名的是李時珍的《本草綱目》。
④為了能在最鮮活的狀態下記錄物種的模樣,探險隊伍中增加了專業畫師,這就有了植物科學畫的雛形。
⑤那個時期的繪圖工具是毛筆,技法是中國畫中的白描。
⑥現代意義的植物科學畫源自西方,地理大發現時期,歐洲貴族,商人和科學家組成的艦隊探索世界,同時收集動植物標本。
將以上6個句子重新排列,語序正確的是?
①商代以後,隨著文字的出現,書寫需求增加,周宣王時期「刑夷始制墨」,出現了顆粒狀人工墨。
②到了以彩陶為典型特徵的仰韶文化時期,已經有了用來研磨顏料的研磨器--石研。
③這些長過半米的大石器,是用來加工糧食的。
④硯起源於研磨器,目前已知最早的研磨器是距今七、八千年的裴李崗、磁山文化時期的石磨盤和石磨棒。
⑤此後,用於研墨的石研,就成為早期的硯。
將以上5個句子重新排列,語序正確的是?
(2020武威十八中月考單選題)楚武王滅權(國)后,派人擔任權縣縣尹,縣尹向楚王直接負責,不世襲。至於郡縣關係,當時有「千里百縣,縣有四郡」之說。據此可知,春秋戰國時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