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过社交网站直接登录
×
条@我的评论,查看@我
条新私信,查看私信
条新评论,查看评论
位新粉丝 查看粉丝
33IQ用户点赞、收藏、评论最多的精品朱元璋智力题。如果你有其他好的朱元璋智力题,欢迎与我们分享 请发布朱元璋的智力题
对联大全 对联故事 填空题 想象
于 2016-04-18 01:14提供
(262)

有一天,朱元璋穿着便衣进了一家小酒店。他看靠犄角上坐着个年轻人,一身读书人的打扮,旁边还有个空座儿。朱元璋就挤了过去,坐在了书生对 面,又叫来了酒菜,就跟这个书生一边喝一边聊。朱元璋问他:“你是什么 地方人呐?”书生回答说:“重庆人。”朱元璋眼珠一转,想了个上联,就对书生说:“我有个上联,你能对个下联吗?我这个上联是——

千里为重[chóng],重山重水重庆府;”——

朱元璋的上联想得挺巧妙,前半句“千里为重”,把“千”和“里”两个字上下摞[luò]到一块,不正好是一个“重”字吗?这就叫“千里为重”。后 半句,说的正是书生的家乡。“重”[chóng]有“多”的意思,四川重庆多山 多水,这就叫“重山重水重庆府。”

再说这个书生,眼瞅着朱元璋,心里就嘀咕开了:对面这位客人虽说穿着一身老百姓的衣服,可他说话、举动却有点不一般。书生又听说过,皇上 常派人在下边转,变着法儿整治人。这个书生就多了个心眼儿,不管这位是 干什么的,捡好听的说!他想了想,就对了这么一个下联:

“一人成大,()()()()()()()。”

朱元璋听了,心里别提多痛快了,可表面还装得跟没事人似的,又喝了

两口酒就走了。不一会儿,就从门外闯进一伙儿差役,上来对书生说:“别喝了,跟我们走。”满屋的顾客一看这阵势,全溜了。书生心里也“怦怦” 乱跳,不知出了什么事。原来,这伙人是朱元璋派来的,要在皇宫里见见这 位书生。

朱元璋见到了书生,笑呵呵地夸奖了他半天,还让人拿出好些钱赏给他。


该题最近被收录于题集 3



答案:
解析:
203
收藏
对联大全 对联故事 填空题 想象
于 2016-04-18 01:14提供
(206)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也就是明太祖。有关他的对联故事很多。下面就讲几个。有一次他作战途中,带兵路过一个驿站[yìzhàn,古时候专管 政府信差换马、歇脚、睡觉的地方],看见一个七八岁的小听差,在里面正 忙活呐。朱元璋走过去问他在这儿干什么。小孩说:“我替爸爸在这儿当差呐。”那会儿规定,老百姓都得替朝廷白当差,要白干好些天的活儿,这叫 做“差役”。朱元璋问他:“你能对对子吗?”小孩说:“能”。朱元璋就 说了个上句:

“七岁儿童当马驿;”

小孩马上对了个:

“()()()()()()()。”


该题最近被收录于题集 呕呃文艺一哈
最后修改于 2019-04-01 05:23:13



答案:
解析:
174
收藏
知识百科 文史知识 选择题 知识
于 2016-04-08 17:18提供
(182)

人们常用“露马脚”来形容真相暴露或露出破绽。请问“露马脚”的典故与朱元璋的夫人马皇后有关,这是真的吗?

答案:
解析:
166
收藏
对联大全 对联故事 填空题 想象
于 2016-04-18 15:16提供
(177)

一天,朱元璋和一个叫刘三吾[wú]的大臣穿着便衣儿,到城外溜达去 了。他们来到一个村子,见有家小酒店,就一块走了进去。真不走运,店里 的酒菜吃食什么的,全卖光了,光剩下酒了。朱元璋没法儿,只好要来了一壶酒,和刘三吾对着干喝。没有下酒的菜,朱元璋觉得没味儿,可也不好发 脾气,就发了一句牢骚,他说:

“小村店三杯五盏,无有东西;”

赶巧店主人过去念过几年书,在一边听见了,就又送来了一壶酒,随口对了一句:

“()()()()()()(),不分南北。”

第二天,朱元璋叫人把这个店主人找去了,要给他个官儿当。店主人听了,头磕得就跟鸡啄米似的,他对朱元璋说:“谢谢皇上,可我真不是个当 官的料儿,您还是让我回家卖酒去得了。我感激您一辈子!”朱元璋看他实 在不愿意当官儿,就让他回家了。

该题最近被收录于题集 精品对联



答案:
解析:
160
收藏
对联大全 对联故事 选择题 想象
于 2017-03-07 00:44提供
(150)

春联从写在桃符上演变为写在大红纸上,正式定名为春联,是从明太祖朱元璋开的头。

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后,一年除夕,忽然传旨各地:凡公卿世家,门前需加春联一副,朕亲自出观。

第二天朱元璋微服出宫,边行边观赏各家的春联。忽然发现一家门上未贴春联,就打听原委,当他知道这是一家阉猪为业的人家,自以为业贱难写,朱元璋就亲自提笔给主人写了一幅对联:

双手劈开_____,

一刀割断_____。

对联虽没提阉猪之事,但“阉”字的意思都包含在里面了,众人齐口称赞。

填上哪六个字,能使对联即完整又贴切呢?

该题最近被收录于题集 精品对联
答案:
解析:
126
收藏
知识百科 文史知识 选择题 知识
于 2015-04-10 00:39提供
(133)

向朱元璋建议“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谋士是()?

该题最近被收录于题集 1
答案:
解析:
97
收藏
对联大全 对联故事 填空题 想象
于 2016-04-18 01:14提供
(85)

明太祖朱元璋特别爱写对子,他不但自己写,还让家家户户都写。有一年的大年三十,他下令让南京城的居民,不管是当官儿的,还是普通老百姓, 在第二天大年初一,家家门口都得贴上一副对联。

第二天,朱元璋还悄悄化了装,走大街串小巷,挨门挨户地看。写得好的,他就笑着点点头;写得赖的,他就撇撇嘴。有人说,我们国家过年时家 家户户喜欢贴春联,就是朱元璋那会儿兴起来的。这种说法不一定准确。不 过,朱元璋是大力提倡写对联的。他凭着皇帝的身分大力提倡,而且自己还带头写,这对推广、普及对联,确实起了很大作用。

朱元璋亲手写了不少对联,送给大臣们。他送给徐达的一副对联,就挺有名。这副对联写的是:

破虏平蛮,功贯古今人第一;()()()(),()()()()世无双。

  徐达从二十来岁开始,就帮着朱元璋打天下,后来当了三军统帅,打过大小胜仗上百次。末了,他 率领大军,攻下了元朝的国都大都,灭掉了元朝。徐达当过征虏大将军、右 丞相、魏国公。朱元璋夸他是明朝的开国第一功臣。在这副对联里,明太祖称赞徐达的功劳最大,从古到今都算上,他数第一!



答案:
解析:
73
收藏
于 2015-06-18 16:03提供
(74)

话说张无忌在光明顶大败六大派高手,众望所归而当上了明教教主。
这天,张无忌把一封信交给朱元璋,要他把信送到锐金旗处。朱元璋出发后5分钟,张无忌又把一封信交给常遇春,要他把信送到烈火旗处。
己知朱元璋每分行60米,常遇春每分行80米,张,常,朱三人在同一条路上且朱,常二人步行方向相反。
在常遇春出发后5分钟,张无忌忽然发现信给错了。朱元璋那封应送到烈火旗处,常遇春那封应送到锐金旗处。于是立即叫韦一笑前去追赶二人,以便把信调过来。(其中一人自己发现信错了,会留在原地等)
韦一笑接到任务立即去追,这时韦一笑想:究竟是先追朱元璋还是先追常遇春,才能使自己跑的路程最少?
如果韦一笑每分跑160米,并且在二人各自到达目的地之前完成这项任务。
那么当韦一笑把两封信给换过来时,最少跑了多少米?

标签: 朱元璋
该题最近被收录于题集 4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
答案:
解析:
64
收藏
对联大全 对联故事 填空题 想象
于 2016-04-18 15:16提供
(73)

刘基又叫刘伯温,是朱元璋的军师。他是有名的“智多星”,帮着朱元璋出了好多主意,灭了元朝,建立了明王朝。刘伯温还是有名的文学家,文 章写得特别好。可这位大学问家也有被憋[biē]住的时候。

这一天,刘伯温从老家探亲回来,要到京城去见明太祖。半道上,他坐在船里,给朱元璋写奏章。可写到半截儿,写不下去了。这会儿,就听岸上 有人喊:“请船停停,请船停停——”原来,岸上有个和尚想要搭船。刘伯 温让船靠了岸,把和尚接了上来。

和尚来到舱里,看到刘伯温闷闷不乐,皱着眉头,好像有什么心事。他就问,“大人,您是不是碰上了什么烦心的事?”

刘伯温就实话实说了:“我正给皇上写一份奏章,写到

'蹉跎岁月,五旬有三’ 这句下边的对句怎么也写不出来了。” 和尚听了,随口就说:“大人,对句不如写上

'补报朝廷,()()()()’。”

刘基听了,吃了一惊说:“师父真是高才。”

刘基就留和尚在船上住了好几天,俩人还挺谈得来。快到京城了,刘基打算让他去见见明太祖,可和尚说什么也不去,跟刘基告别下船去了。



答案:
解析:
63
收藏
对联大全 对联故事 填空题 想象
于 2016-04-18 01:14提供
(70)

南京是朱元璋定下的国都。南京城的东边有一座钟山,也叫紫金山,是挺有名的一座山。

朱元璋找了不少读书人写诗赞美钟山,其实,这是朱元璋想让这帮人说些好听的,夸夸自个儿。这么着,就有些爱溜须拍马的人,想借写诗的机会 吹吹朱元璋,要是皇上一高兴,自己不就能捞上一官半职吗?

这一天,有个叫邓伯言的要见皇上献诗。朱元璋就叫人把他请进了大殿,让他当场写一首《钟山》诗。邓伯言装模作样的想了一会儿,就把预先想好 的诗写上了,交给了皇上。诗里的联句(这些联句,也常作对联用)是这么 写的:

鳌足立四极;()()()()()。

朱元璋看了这两句,美得不得了,一个劲儿的念。后来光念觉得不过瘾[yǐn],就一边念一边用手拍打着桌子,念的声儿越来越高,桌子也“啪啪” 的越拍越响。就在朱元璋挺得意的当头儿,坏了,下边那位诗人“咕咚”一声躺在地上,背过气去了。这是怎么回事呐?

原来,朱元璋在上边正得意,可邓伯言误会了。他看皇上念着自己的诗,忽然使劲地拍起了桌子,以为写的诗得罪了皇上,皇上要大发脾气了,那自己的小命还保得住吗?想到这儿,邓伯言脸发绿,眼发直,两腿“得得得” 的哆嗦开了。




答案:
解析:
50
收藏
知识百科 文史知识 选择题 知识
于 2024-05-10 22:04提供 来源:33IQ网
(30)

明朝的哪位皇帝废除了丞相制度?

答案:
解析:
30
收藏
知识百科 文史知识 选择题 知识
于 2021-09-08 12:26提供
(21)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加入红巾军之前只是一个寺庙里的穷和尚,请问是谁写信邀请他参与起义的呢?

标签: 朱元璋
答案:
解析:
20
收藏
知识百科 文史知识 选择题 思维
于 2023-01-21 14:04提供
(17)

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答案:
解析:
13
收藏
知识百科 文史知识 选择题 知识
于 2018-06-13 11:58提供
(23)
被朱元璋称为开国文臣之首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该题最近被收录于题集 知识必会
答案:
解析:
11
收藏
侦探推理 短篇推理 开放题 思维
于 2015-02-09 16:38提供
(7)

朱元璋做了明朝的开国皇帝,便踌躇满志,大兴土木。一日,他巡视正在建造的金銮殿时,一时高兴,不禁自言自语:“想当初,为僧我打家劫舍,没想到会有今天,哈哈……”忽然,工地传来声响,惊住了自己脱口而出的话头,他抬头一望,只见脚手架上,一个油漆工、一个雕刻匠正在做工。朱元璋自知失言,心想一旦传出去,有失帝王尊严,便命御林军将二人拿下,推出秘密处死。御史中丞刘伯温得知此事,很想救下这两个无端招祸的工匠。但他知道,让皇帝收回成命不易,必须能为皇帝隐瞒,让皇帝放心他们。他急中生智,给两个被抓起来的工匠示意:指指耳朵又嘟嘟嘴。两个工匠把生的希望都寄托在刘伯温的身上了,眼睛直勾勾地望着他,他们对丞相的示意,似乎也明白了几分。当御林军拖着他们出去砍头时,竟没喊一声冤枉,没求过一声情。当看到御林军举起的刀时,二人一面哇哇乱叫,一面胡乱比划,朱元璋见状,正在狐疑,刘伯温上前低声对他说了一番话,朱元璋便下令把两个工匠放了。刘伯温说了什么样的话,把两位工匠救了呢?

答案:
解析:
7
收藏
谜语大全 谜语故事 开放题 想象
于 2011-06-07 06:00提供
(13)

朱元璋登基不久,准备封赏立下汗马功劳的文臣武将和自己的亲戚朋友,可是,他想了想倒是有点为难:功臣有数,革命而沾亲带故的七亲六戚却多如牛毛,要是每个人都封他个官职,不就成了无功受禄、滥竽充数吗?要是不封亲戚朋友为官,人家背后又会说三道四,讲朱元璋当了皇帝便六亲不认,再说面子上也过意不去。为此,明太祖举棋不定,闷闷不乐。 军师刘伯温深知明太祖的矛盾心情,又不便直言进谏,于是画了一个身材魁伟的大丈夫,头上竖着一束束乱得如麻的头发,每束头发上都项着一项小帽子。画毕,敬 献给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细细观赏,百思不解画中含意。想了一夜,终于恍然大悟。 次日一早,明太祖召见刘伯温,笑道:“家卿此画进谏得好,朕即采纳。”从此,朱元璋只封有功之臣,不再封亲朋戚友为官了。你知道刘伯温那幅画的奥妙所在吗?

该题最近被收录于题集 顺序练习5
答案:
解析:
3
收藏
谜语大全 谜语故事 开放题 想象
于 2012-02-09 13:31提供
(6)

某年元宵节晚上。朱元璋微服出巡,碰见一淮人以猜谜为戏,旁边挂着一幅画,画的是一赤足夫人,怀抱大西瓜,众人哄然大笑。朱元璋不解其中意思。回朝后,有人告诉他谜底。朱元璋勃然大怒,第二天便将这一带居民不分男女老少一律问斩。

问:谜底是什么?朱元璋为什么会勃然大怒?

答案:
解析:
0
收藏
与朱元璋相关的标签

其他相关智力题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