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专家认为,北冰洋很可能在2034年迎来第一个“无冰之夏”。北极海冰并非一成不变,一年中会有动态变化:夏季持续融化,在9月前后达到最小面积;冬季持续结冻,在3月前后达到最大面积。近几十年来,由于北极地区气温持续升高,海冰在夏季的面积随之持续减少。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不能支持上述专家观点?
A.1988年25%左右的北极海冰持续冻结4年以上,2013年降到7%。
B.北极海冰融化后海水将能吸收大量的太阳辐射,相当于海冰的100倍。
C.1979年至2011年,北极海冰9月份的范围正以每十年12%的速度消融。
D.北极夏季最小海冰范围在2012年只有近334万平方千米,是10年前的一半。
全球变暖在大多数人看来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某气候变化研究机构却发表数据称,从1997年年初至2012年8月,全球总体气温变化仅为0℃。该机构据此认为,全球变暖趋势已经中止。
下列哪项如果为真,不能质疑该研究机构的结论?
A.气候观察所选择的时间起点和终点十分关键,否则会扭曲研究结论。
B.对研究全球气候变化而言,十几年的数据只是一个短期数据,并不能说明问题。
C.最新研究结果显示,相比于人类活动,全球气候变化更多地受地球自身运动的影响。
D.目前全球气温记录所依赖的电脑模型存在缺陷,真实的气候变化远比其反映的要复杂。
①因为,这两个看来完全相同的温度平均值具有不同的意义。
②只看平均值,难免以偏概全。
③当某个城市某一天的平均气温与全国一年的平均气温完全相同时。
④还要了解影响温度变化的各种因素。
⑤人们如果要到不同的地方去旅行,所要带的衣物不能以所在城市某一天的气温为依据。
⑥要认清后者,不但需要了解某地四季高低温度的差距有多少。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一项是?
研究表明,按照目前的气温上升趋势,不出多少年全球气温就将升高4℃,这对农业发展和食物供给都将是严峻考验。全球气温普遍上升2℃以上,食物供给就会岌岌可危;温度上升超过4℃时,大米产量会下降30%。而随着温度持续升高,粮价将大幅上涨,这势必带动畜产品、肉类价格上扬,全球性食物短缺和饥荒在所难免。我们最终可能不得不对自己的食物结构做出调整,饮食习惯可能因此而发生很大改变。届时,市场上可能会出现更多添加防腐剂、保存时间长的精加工和罐装食品,甚至可能惊现人工合成的肉类食物。高昂的肉价还可能迫使许多家庭“戒肉”,原先“嗜肉”的人群可能大量地转向“素食主义”。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有报道称,由于人类大量排放温室气体,过去150多年中全球气温一直在持续上升。但与1970至1998年相比,1999年至今全球表面平均气温的上升速度明显放缓,近15年来该平均气温的上升幅度不明显,因此全球变暖并不是那么严重。
如果以下各项为真,最能削弱上述论证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