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司馬遷在《史記·孔子世家》中,最早提出「孔子刪詩說」:「古者詩三千餘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於禮義……」即司馬遷認為《詩經》是孔子以儒家理想作為編輯標準而形成的「精選本」。但是唐代孔穎達主持編撰的《五經正義》最早對司馬遷的「孔子刪詩說」表示懷疑,認為先秦典籍中,所引《詩經》以外「逸詩」數量相當有限,由此推測當時不可能存有3000餘篇詩供孔子刪選。
下列哪項如果為真,最能支持孔穎達的推測?
A.南宋鄭樵、朱熹均不相信「孔子刪詩說」。
B.司馬遷是公認的「良史」,距離《詩經》編定約400年;表示懷疑的唐代孔穎達,距離《詩經》編定已經超過1000年。
C.從2012年到2015年4年間,支持「孔子刪詩說」的專題論文有15篇,反對「孔子刪詩說」的論文僅1篇。
D.《詩經》以外的「逸詩」會在先秦典籍中被適當引用。
一對世家子弟--衛源和韋裳並肩踱出赫赫有名的酒樓「望海樓」。在美酒和友情的雙重陶醉下,兩人容光煥發。賓客們紛紛對他們行注目禮,讚嘆不已。
一出門,他們就看到了一位名氣比他倆加起來還要大的人--偵探。偵探建議道:「吃茶去?」
「同去同去!」
「恭敬不如從命。」
三人來到衛源的別墅,進入了一個布置極其簡約的客廳。寬衣、落座、談笑風生,一小時彈指而過。
衛源去倉庫取出珍品饗客。
三人暢飲。
讀者熱切盼望得幾乎不耐煩的一幕終於上演了:韋裳倒地而亡。
餘下兩人沉思著,如雕像般一動不動。
哪碗,或者說哪幾杯茶里有毒?
衛源凝視著偵探:「難道你認為我在所有的茶杯里都下了毒嗎?」說完,他把每杯茶都喝了一半。
難道三杯茶都純凈無毒?
果然如此!
化驗證明,三杯茶都純凈無毒。而且此毒發作十分迅速,說明不可能是在酒樓里投的毒;另外,此毒無解,說明衛源在宴會前和取茶之時都不可能給自己服下解藥。再說望海樓的宴會上眾目睽睽,衛源也沒法投毒。
「這座精緻完備的古堡,它的會客廳卻布置得如此簡約,毫無裝飾的房頂和四壁,沒有千奇百怪的古玩和形形色色的花卉,甚至連家族紋章都沒有。這位世家子弟呀,與其說你是個簡約主義者,不如說是完美主義者!恐怕你要掩蓋的東西,包括下毒技巧,實在太多了吧?正所謂不蔓不枝,你不希望雜七雜八的線索成為這次計劃的白璧微瑕。」偵探自言自語著,忽然一笑。
原來如此!
投毒者當然是衛源,他正是整個事件的主角。然而他的作案手法又是如何的?